“中国人经常说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美方也说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基础。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对双边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中美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是重要的贸易体和投资体之一,所以双边的经贸关系是有全球影响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兼办公厅主任隆国强日前在第四届中美经济家颐和园对话会上表示。
双边投资协定是中美贸易自由先决条件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美两国再平衡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危机爆发之前,经常项目顺差或者逆差占GDP的比重,中国顺差占到了10%,美国占到6%,是逆差。到了最近这两年,经常项目顺差或者逆差占GDP的比重都回落到了2%左右。
大家普遍认识到中美双边贸易和投资有着巨大的潜力,中美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尽管中美双边的贸易失衡非常严重,中方享有巨大的顺差。但是,如果把服务贸易美方的顺差考虑在内,把全球价值链转移的增值考虑在内,把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销售考虑在内,双边的贸易失衡问题就会大大减弱。
最重要的是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进一步发展中美贸易的基础。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中国发展方式转型工作的深化,在需求面上,我国更加注重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供给面上,更加注重服务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创新、环境保护。对于美国来说是经济的调整和复苏。这一系列的变化,将会给中美双边的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合作等提供新的机遇。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看来,中国和美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趋势:
一是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过去30几年中国对美国过度依赖向中美双方均等依赖的关系转变。特别是中国去年的进口已经达到2万亿美元,美国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分享中国的市场,对美国未来长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中美直接投资资金的流向,从过去30几年美国向中国单向的流动向中美双向流动的趋势转变。中国的高铁技术、通讯设备制造技术都已经具备了对美国投资的能力。
三是中美产业的分工已经从过去垂直分工开始向水平分工的方向转变。中国国内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已经连续3年居全世界第一,国际专利的申请量再有两三年时间也将会赶上或超过美国。我们将会用一种自主创新的技术来带动产业升级。
面对这三个趋势,中美经济合作的潜力更大而非更小。郑新立认为,现在需要双方的经济学家把双方的合作推向前进,建立中美双边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甚至比中美投资协议的签订更为重要。
对此,前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世界银行中国及蒙古局前局长杜大伟在会上表示,美国和中国自由贸易可能性的关键,是要把双边的投资贸易协定达成一致。
双边的经济学家们都认识到,正在进行谈判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具有重要意义。中美BIT对中方来说不仅可以改善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这个协议将会对中国针对外商投资的管理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对美方来说,BIT的谈判将会使美国企业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机会。BIT谈判已经进行了12年,但对双方来说仍有很多挑战。
中企在美遭不公待遇等问题待重视
当前,中美在双边贸易和投资等方面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
关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所遇到的投资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对美的投资迅速增加,去年中国对美的投资流量超过了美国对华投资的流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从存量上来看,中国对美投资只有200多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有700多亿美元。一些中国企业在美国遇到了诸如国家安全审查等问题,中国企业在美国遭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而美方的代表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在美国投资经验不足,对美国的投资环境还不够了解。
关于TPP的战略动机问题。中方有分析认为美国主导的TPP存在着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但是美方认为TPP并不是针对中国的一种遏制的措施。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问题。中方认为,人民币从2005年重启升值以后已经累计升值了30%多,对于缓解中美双边贸易失衡作用是有限的,美方更加强调汇率政策要从宏观经济政策里面有所分离。
对此,隆国强在会上就进一步加强中美双边贸易投资、金融领域合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两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下WTO的合作,能够推动多哈回合尽快取得新的进展;
二是中美双边不仅要在中央政府层面加强交流合作,而且要特别加强在两国的地方政府之间、城市之间的合作;
三是加强对彼此法规监管的了解和合作,比如说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合作,如果缺乏在这方面的合作,很多的交流就会停留在原则的层面上而难以深入;
四是加强合作,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要商讨怎么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合作。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