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锻造数字强企,红塔辽宁公司营口卷烟厂智能工厂建设成效显著

发表时间:2023-11-09 17:11
分享到:
  造物鼎新开画图,万派新潮海天碧。翻开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卷烟厂今天的发展画卷,设备运转效率连年提升、精益管理成果捷报频传、项目建设进程稳中提质、沉睡数据资源加速盘活、关键领域改革强力推进……经过近三年的卓绝奋斗,营口卷烟厂正升腾着澎湃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
  “十四五”开局以来,红塔辽宁公司党组以把握大势、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坚持把智能工厂建设作为营烟未来五年发展的核心任务推向纵深,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擘画蓝图、立柱架梁,多次奔现场实地调查,不断指引营烟生产运行各项工作发生了华丽蝶变。2022年,营烟智能工厂建设作为中烟实业试点工程,率先垂范,以决战之势吹响了冲锋实践的新号角。2023年2月,局长张建民到辽宁烟草调研指导,为营烟推进改革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干事激情。3年间,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思路逐渐清晰、内涵日益丰富,有效形成了目标要求精准、实施原则明晰、重点任务突出的完整体系,助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红辽公司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全面理顺基础现状,走出了一条“重规划、深度融”的崭新路径
  围绕核心目标,工厂打出学习宣传贯彻组合拳,谋划制定《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方案》,坚决扛起政治任务。按照“统筹规划、迭代转型、明确方向、重点突破、综合考虑、要事为先、软硬结合、打造亮点”的基本原则,营烟将智能工厂建设明确为“学习考察”“摸清家底”“规划论证”“确定方案”“项目实施”五个发展阶段,五个阶段一脉相承、协调融合,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工厂建设有机结合。
  为了摸清业务现状、识别改进方向,制定科学的智能工厂建设规划,实现将数字化管理思想同工厂的业务链深度融合,营烟从2022年4月起组织开展了各部门业务流程梳理工作,全面理清数据链路,识别管理痛点和业务需求。各职能部门和制丝、卷包、动力、滤棒四个车间从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工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绩效管理、队伍人才建设、党务宣传、文化建设10个方面进行业务梳理,并同普华永道公司,围绕生产、设备、能源、成本、质量五个主题域,立足组织职责、制度标准、信息支撑、数据支持四个维度,对问题进行集中归纳,为管理效率提升和智能工厂建设的后续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扎实基础。
  全面提升运营能力,走出了一条“效能高、活力足”的崭新路径。
  营烟的智能工厂建设,推动基础管理全面提级进位是关键、是核心。通过多维度学习《卷烟工厂生产制造水平综合评价方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以及两化融合等相关文件标准,营口卷烟厂紧盯行业数字化转型最新动态,深刻理解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及其与传统技术改造的辩证关系。以“业务+技术”双重升级驱动工厂高效运转,着力实现将传统技术改造、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流程优化、数字化人才培养、配套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通盘考虑一体发展的新业态。
  3年来,营烟坚持快行动、实举措、稳运营、化风险、推改革、保安全,在深入践行红辽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努力打头阵当先锋。依靠降低设备停机次数、建立备件使用生命周期、持续攻关“三率”指标等工作,仅2022年,卷包设备运行效率即实现88.97%,台时产量、单箱原耗等主要经济指标较往年同期均有了大幅提升,“人民大会堂”品牌连续三年在国家局抽检中取得佳绩。一个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安全的新营烟正在辽河之畔冉冉升起。
  全面激活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重分析、强管理”的崭新路径
  数字化转型线长面广,跨部门解决问题场景急剧增加,因此以“项目化管理”为载体的重点工作推进模式应运而生。依托“问题导向,严进严出”的实施原则,营口卷烟厂各部门紧紧对照企业生产运营和转型的瓶颈问题,压茬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高质量课题,有效突出了“项目化管理”作为牵引拉动全厂工作落实落地的关键抓手作用。
  转型建设中,工厂积极加强顶层设计,牵头抓总、科学决策、把握规律,将规划的制丝、卷包、滤棒、动力、仓储物流、信息化6个项目群细分为46个子项目,彼此穿插、互为支撑,有效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企业发展动能产生一次深层次、全方位、整体性的变革重塑。在其中的“卷烟生产制造水平测评诊断”工作中,工厂将测评诊断工作下沉至部门,将评价方法中136项指标进行分解,对重点关注指标持续开展自评自诊断工作,2022年生产制造水平测评中有18项指标相比2021年有了明显改善。
  全面筑牢第一资源,走出了一条“重培养、育人才”的崭新路径
  人才是第一资源,锻造人才是第一要务。对照红塔辽宁公司“三年五提升”战略关于强化人才关键资源的目标导向,营烟积极强化校企合作。三年来,共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80余次,覆盖人数1500余人次,在加深全员转型意识、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上取得了扎实成效。
  学习越深入,实践越深化。在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方面,工厂持续提升青年员工在数据分析、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热情,以“卷包小讲堂”等为载体的一批学习模式有力促进形成了全员“做统计、学工具、用分析”的生动局面。覆盖青年员工122人、平均年龄仅有31岁的“工厂-车间”两级数据分析小组,自成立以来便有效强化了组内成员的生产全业务掌握能力和生产全流程分析能力,数字化素养及信息化意识显著提升,以数据分析指导生产、锤炼人才的发展模式更加直抵人心、取得了良好开局。
  循迹溯源,“干在实处”是关键。在近3年的智能工厂建设开展实践中,也存在“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这一根本问题,聚焦提升生产制造力水平这一直观现象,营烟人始终依靠顽强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以数据为资源发现问题,务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找到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找到风险隐患的化解点,做到解决真问题、谋求真发展。
  立足当下,“顶格推动”是引擎。智能工厂建设是红辽公司从全局、大势上认识,作出的一项战略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它的实施,助力营烟形成了内外兼修的实践成果,对内出经验、对外展形象,以“转型之变”更好映刻红辽公司二十年的发展与进步。营烟深刻把数字转型与公司“五个关键”“三年五提升”规划相契合相协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项目推进高质量实践,不断向“品牌坚挺、技术创新、制造智能、队伍过硬、文化先进”管理强企目标迈进。
  面向未来,“厉行改革”是出路。当前,营口卷烟厂智能工厂建设进入了项目深度论证、全面推进实施的关键阶段。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红辽公司管理的新目标,营烟将持续做好智能工厂建设需求完善和实施细节论证,努力在改革多维度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在发展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接续写好“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创新管理”三篇文章,全景式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新举措新成效汇聚起感恩奋进、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马永和)
 
编辑:汪黄任
责编:李芊诺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