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工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工业互联网则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支撑。9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明确深刻分析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工业互联网正朝着高度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进程。10月24日至29日,2023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会上,科大讯飞重磅发布了自研的认知大模型——讯飞星火V3.0,不仅能作为个人工具、智能助手,还将用于医疗、教育、法律、金融、工业、城市等多个专业领域,提升运营和生产效率。期间,在“2023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峰会”上,羚羊工业大模型V1.5及系列产品的发布引发了广泛关注。
工业大模型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体系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升级,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然而,我国新型工业化仍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推进新型工业化,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高效的配套能力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竞争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要加力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新型网络技术研发,创新标识解析应用场景,增强智能算力供给。要加强软硬件协同攻关,加强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布局,推动技术落地应用和产品迭代升级。
当前,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了规模爆发奇点,工业大模型将成为新型工业化新引擎和市场竞争制高点,也是工业企业推进数智化转型重要路径。
专家表示,与其他行业大模型相比,工业大模型的战略价值更为突出。从国家战略来讲,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当前,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正发生深刻变革,在工业领域加快大模型技术应用与落地,将充分激活新连接与新算力底座能力,升级智能化全栈能力新平台,为做强做优做大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核心助力。从市场机会来讲,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 40万亿元大关,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工业企业的智能化升级为工业大模型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从行业影响力来讲,工业是AI大模型的重要战场,阿里、百度、谷歌等国内外巨头加快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实践。
此外,今年9月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羚羊公司”)发布羚羊工业大模型,这也标志着科大讯飞从去年底就布局的“认知大模型‘1+N’专项攻关计划”发力深耕工业领域。
以需求为主应用到工业各细分场景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已突破40万亿元大关,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跃迁式发展,工业大模型将逐步应用到工业各细分场景。
据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羚羊工业大模型是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下文简称“讯飞星火”)的通用能力为核心技术底座,结合工业场景实际需求打造的、专门面向工业领域的大模型,具有工业文本生成、工业知识问答、工业理解计算、工业代码生成、工业多模态5大核心能力,可以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持续进化,实现从提出、规划到解决问题的全流程闭环。
此外,羚羊工业大模型五大产品——数字工匠、羚羊iMOM(大企业版)、羚羊iMOM(SaaS 2.0版)、智能企服助手、羚机一动,这些基于羚羊工业大模型核心底座能力打造的应用,将为企业装上“可持续进化大脑”,帮助它们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实现数字化转型。
“我们的工业大模型9月20日发布,短短一个月零3天,用户总量增长59%。在过去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总共积累了43万用户,而在过去短短的一个月,我们增加了25万用户。更有价值的是,它的访问和使用次数到底帮助企业干了多少工作。在过去一年半时间内,它大概提供了将近200万次的服务,而在短短的过去一个月,服务新增了170万,可以充分看到通用大模型赋能的工业大模型在企业中的受欢迎程度。”刘庆峰说。
“通用人工智能是推进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诞生于星火的羚羊工业大模型,将燎原新型工业化”,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甲甲表示,“大模型+工业”将全面“解放工厂生产力,释放工匠想象力”,引领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引领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业大模型可以成为撬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点,助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
作为峰会重要议程之一,此次发布的羚羊工业大模型V1.5及系列产品的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徐甲甲介绍,羚羊工业大模型V1.5以讯飞星火的通用能力为核心技术底座,结合工业场景实际需求打造而成,实现了工业文本生成、工业知识问答、工业理解计算、工业代码生成、工业多模态5大核心能力升级,“核心能力+工业场景”进一步深化融合。
“羚羊工业大模型,诞生于星火,燎原新型工业化。我们自建工业大模型测试体系,羚羊工业大模型1.5较1.0版本各项能力均有提升。”徐甲甲表示。例如,在知识问答能力上,羚羊工业大模型不仅可以生成文本报告,还能进行多源异构知识采编与融合推理,进行图表检测和图片内容识别解析;工业代码生成能力上,可以让数据自由查单表SQL生成能力准确率升至80%,PLC代码可用率提升50%,并新增机械臂交互代码,路径规划代码生成能力。
发布会现场演示了羚羊iMOM(大企业版)“大模型+工业机器人”场景下一个非常典型的工业应用。工业复合移动机器人避开人或障碍物自由移动,从仓库货架提取物料,并将其搬运到生产线机台,自主替换机台的加工工件。
同时,这也是国内首个融合工业大模型的复合机器人。这款由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团队打造的工业复合移动机器人,在羚羊工业大模型理解计算、工业代码生成、工业文本处理等能力加持下,可以对任务进行理解、分拆、指令生成等一系列操作。结合机器人视觉-语言信号融合理解、高精定位与避障导航、三维物体检测与抓取位姿估计等多模态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的效率和效能。
峰会现场还进行了多个项目的签约,羚羊工业互联网分别与中国船级社、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隆重签约。未来,各单位将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助力长三角产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工业视觉大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智能制造业即将开启新一轮生产力加速周期。但是工业视觉智能算法模型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亟需加大研究力度。峰会上,“中国科大-羚羊工业视觉大模型与安全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中科大一直是安徽创新发展最靓丽的一张名片,蓄势待发的羚羊则在工业领域深耕与实践,致力于用工业感知、工业认知、工业大模型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双方将携手创建该实验室,共同发力工业视觉大模型和安全等相关研究。
“羚羊正在依托工业大模型等工业AI技术,助力新型工业化,重塑新质生产力。”徐甲甲表示,期待和合作伙伴一起,在工业大模型基础上建设工业互联网繁荣生态,驱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