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扎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10月20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长江文化节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开幕。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耀鹏,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宋薇,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二级巡视员白四座,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杨发航,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苏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等共同启动活动。
为生动阐释长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擦亮江河交汇、文旅融合的长江文化新名片,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文旅融合产品,在开幕式现场“惊艳亮相”。联合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开展的“长江百景”征集评选活动,遴选出100个体现长江江苏段特色文化资源、特色地理环境、特色景观风貌的景观,公布“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名单;推出20条涵盖观光体验、探索寻味、休闲度假、亲子研学等多种选择的“水韵江苏”长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现已在携程、同程等OTA平台及全省17家旅行社同步上线;首发由南京大学人文社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精心编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亲自执笔,以传统八行笺形式书写的89首长江主题诗词歌赋行草书新作“大美长江——孙晓云长江主题书法手稿”;视频首发由江苏省国画院融合传统笔墨与现代表达,描绘长江沿线的“沧桑巨变”,集体创作完成的长125米、高1.2米的大型画卷《长江春色图》。
随后,开幕式演出以“曲唱新时代”为主题,分《忆江月》《临江仙》《满江红》三个篇章,以长江流域曲唱类非遗项目及群星奖作品为主要元素,汇聚了一批反映长江流域历史风貌和当代实践的文艺精品,如以三星堆出土文物为创作对象、展现巴蜀文化价值的四川清音《三星伴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喊月亮”为题材、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作品的女声小合唱《喊月亮》,以及融合地域性和时代性、展现张家港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缘特点的主旋律作品器乐合奏与杂技《奔腾》等,为广大群众奉上了一台主题鲜明、文化交融、特色浓郁的文艺演出。
今年是长江文化节举办20周年,长江文化节全力推动文旅资源融合共享、长江风情交汇碰撞,让长江文化在苏州张家港这一文明之城交汇出耀眼光芒。20年来,长江文化节共开展各类跨区域大型公益文化活动180余项,线上线下共吸引超5亿人次参与其中,先后荣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中国优秀民族节庆“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计划“区域联动品牌活动”,被明确为江苏重点培育的三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之一,获江苏省首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化活动品牌等多项荣誉。
据悉,2023年长江文化节将着眼全域,突出展示长江江苏段文化特质,联动长江流域13省(区、市),挖掘整合长江全域相关要素和资源,彰显长江文化一体多元特色。本次长江文化节以“融合·弘扬·共享”为主题,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方式举办。围绕“文物长江”“非遗长江”“艺韵长江”“行走长江”“开放长江”5大板块,策划举办沉浸式体验、非遗展览、国风市集、曲艺展演、文学评奖、诗歌朗诵、论坛研讨等共20余项子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海奇幻游——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式博物馆特展,通过“室内数字展+室外艺术装置展”对长江文明、海上丝绸之路进行阐述,开放式展示长江文明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折叠黄泗浦”考古新发现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黄泗浦遗址为基础,通过AR实景解谜、MR文物导览、VR沉浸演绎、XR数字人讲解四大场景,实现“考古+元宇宙”的结合,让长江文化可见、可感、可亲。长江文化节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1月。(钱莉莉)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张永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