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2023年初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钢铁行业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但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10月20日,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宣贯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旨在深入贯彻落实《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要求,促进钢铁行业供需动态平衡,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大考”。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张海登强调,钢铁行业必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要把稳增长工作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贯彻落实《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定行业发展信心。二是强化动态监测评估。三是制定地方稳增长举措。四是找准企业发展战略路径。
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出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粗钢产量7.95亿吨,平均日产291万吨。为保证供需平衡和企业效益,我国钢铁企业主动减产,全国粗钢日产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分析,如果按9月份日产274万吨测算,2023全年产量还将超过去年产量。如果2023年产量与2022年持平,则四季度粗钢平均日产242万吨,将比9月份日产下降32万吨。从效益数据看,前三季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621亿元,同比下降34.1%;平均利润率仅为1.33%,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出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未来相当一段时期,钢铁行业可能面临内忧外患的影响还会加深,但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没有变,仍是实体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顶梁柱”“压舱石”。 可以看到,我国钢铁行业利润仍处于极低水平,在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钢铁行业整体生产经营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供给强于消费,钢材价格降幅大于原燃料价格降幅,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且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骆铁军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国内钢铁需求较弱的不利局面,我国钢铁行业要继续按照“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第一原则“以销定产”,就是按合同组织生产,其基本主张就是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实际上这是一个排产原则。第二原则“以效定产”就是要以效益是否满足经营要求来确定合同要不要接,主张的是不要为了保持生产规模而产生现金净流出,底线是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得不偿失,实际上这是一个接单原则。第三原则“以现定销”,这里的“现”就是现金,其基本的主张是不要把现金都变成应收款,实际上这是一个发货原则。)以效益为中心,继续加强自律、主动限产,要坚持“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冶金建材处处长水恒勇表示,我国钢铁行业要坚定信心,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钢铁企业要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要求,苦练内功,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要充分认识到稳增长是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的稳增长,是推动装备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稳增长,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稳增长。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过去两年的实践证明,钢铁产量调控符合市场规律。如果钢铁行业产量调控不理想,可能会直接导致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保供稳价任务将更加艰巨,这也不符合稳增长的要求。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钢铁行业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张海登表示,落实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需要全面把握钢铁行业的使命、地位、现状和形势,着重抓好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重点工作。
钢铁行业是关乎工业稳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领域,也是大气污染治理和“双碳”工作的重点行业。生态环境部大气司项目处处长蔡俊认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依然艰巨,仍面临着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供需矛盾突出、绿色发展水平分化加剧等挑战。钢铁行业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守好法律底线,持续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张海登要求,我国钢铁行业要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将稳增长工作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统筹推进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二是要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三是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升级,推进“智改数转”,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四是要大力推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五是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碳达峰,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六是要进一步促进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七是要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制造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八是要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大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持续做好企业服务保障。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出台将有效稳定行业预期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同时也进入到了新一轮的下行周期。2023年以来,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均呈显增长态势,但行业效益却在下滑,钢铁企业普遍感受到了行业下行的压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方案》恰逢其时。范铁军认为,《方案》的出台将有效稳定行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一是稳投资预期。《方案》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提升了企业对结构调整的信心;二是稳市场预期。《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了对下游需求的信心;三是稳调控预期。《方案》着力消除歧视性政策、推进分级分类管理,增强了对宏观调控的信心。
范铁军分析,《方案》目标的高质量实现,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汇聚和协同配合。在顶层设计方面,产业政策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维护行业健康运行的有力抓手;数智化发展和平台建设可以为行业相关方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将决策由数学题变成科学题。在具体执行层面,需要依靠地方政府抓好政策落实,同时做好区域的统筹协调。行业组织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对外可以搭建上下游产业间、产业与金融等的交流合作平台,对内组织相关各方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企业是稳增长工作的主体,更是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需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针对《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信息标准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重点提出七项“注意”、三条建议。七项“注意”是立足当前的抓手工作,包括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电炉短流程发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促进产品“三化”、推动企业提档升级、组建产融创新联盟。三条建议是着眼长远的统筹谋划:一是全面规划实施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高标准推进高质量。二是全面规划实施集群培育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做优产业发展生态。三是全面规划实施绿色转型行动,加强产业协同、加大产融对接,推进企业低碳转型。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宣贯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河北省工信厅、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承办,共有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钢铁生产企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钢铁产业链相关单位、媒体等400余名代表出席。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