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10月14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举办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发布会。
梁嘉琨、张宏、崔涛、汪有刚共同为《2023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揭牌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煤炭工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煤炭在能源保供稳价中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生产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产运需有效联动的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明显好转,职工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煤矿展现出安全、高效、清洁、智能、绿色的新形象。
他强调,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解决现实问题,既要深化发展内涵又要拓展发展外延,既要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也要注重外部环境的改善,应持续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煤炭交易市场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煤炭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煤炭实践。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介绍了《2023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结构和内容。郭中华表示,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是煤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系统记述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报告分析了煤炭供求、煤炭运储、煤炭价格、煤炭进出口、经济运行、科技与装备、清洁高效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行业的运行情况,对市场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碳达峰碳中和、煤矿安全、煤炭财税、煤炭科技创新等方面主要政策进行了系统解读,并展示了大型企业集团、现代化煤矿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
“从需求端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有小幅增长,预计全国煤炭需求峰值约为45亿吨,至2030年全国煤炭需求约40亿吨左右。从供给端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将有小幅增长,在2027年达到高位后呈下降趋势。2030年下降至42亿吨左右。整体来看,未来我国煤炭产量将呈现‘稳增-达峰-下降’的态势。”《报告》预测。
发布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分别介绍了当前煤炭、钢铁、电力三大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各领域供需形势,提出了促进煤电、煤钢产业链供应链长期互利共赢发展的建议。
会议第二环节,国家能源集团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黄清,陕煤集团副总经理、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斌,山东能源集团战略规划部部委委员殷德威,内蒙古伊泰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赵立克,《中国煤炭报》党委书记崔涛,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李瑞峰,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刘文革,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分别进行了企业家和专家对话,围绕新时期煤炭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等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在产业布局、开发利用、矿区转型、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煤炭保供稳价、运煤通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重要思路和有益建议。
本次会议由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国家能源局、部分省市能源局相关领导,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晋能控股、开滦集团等30多家大型煤炭企业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各部室及代管协会代表,相关行业协会、行业研究机构代表等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