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五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核心内容,今年的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业推广行动,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扩大了行业征集范围和征集渠道,聚焦重要行业应用需求,线上线下面向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征集,并组织以行业协会代表、院士及专家组成的专业评审队伍进行评议论证。最终形成全新的《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及《2023年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白皮书》并将其作为推广行动案例评选的主要参考标准。10月11日至13日,第五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将发布2023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生物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在各业务领域对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显著降低各类成本。在研发领域建立超算中心、搭建面向AI的创新疫苗药物设计平台和临床试验一体化平台;在生产制造领域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实验室信息化系统(LIMS);在供应链领域建设产品全程追溯系统;在决策分析中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搭建中国生物“数字大脑”。中国生物以建设“数字中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生物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和价值引领企业。
华能清能院:电池储能电站边缘计算与云边协同智能管理系统
为保障电池储能电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赋能储能智慧运维,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自主研发出GWh级电池储能电站边缘计算与云边协同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场站级———区域集控级——集团级,三层级架构数据管理方法,按照电力安全分区要求,采集并分析计算场站侧数据,将计算结果跨区传输至区域集控,推向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作为系统的前台数据支撑。实现了边缘计算与云平台交互通信、边缘节点协同管理等功能,提高电站运行效率,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撑。
国能集团神东煤炭:基于国产软件的煤矿智能管控平台
神东煤矿智能管控平台是依据神东多年采矿营运经验,探索应用国产工业软件,自主开发的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移动操作控制、实时数据存储分析于一体的煤矿应用软件平台,拥有91个计算服务、425个功能模块和68个数据分析系统。该平台引入宋振骐院士团队的“实用矿山压力理论”模型,有效指导了矿山压力防护和顶板岩层控制。既是一线员工的手头工具,也是各级管理人员监管的“望远镜”,是一款真正从煤矿工人中走出来的平台软件。
中建材玻璃:三链融合打造全场景贯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立足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服务管理提升的需求,基于中研院玻璃新材料产业链贯通的优势,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融合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的数据和应用,打造一个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平台,推动玻璃新材料行业的新型工业化和产业信息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GE医疗航卫:数字赋能高端CT探测器的智能柔性制造项目
数字赋能高端CT探测器的智能柔性制造的项目是在GE医疗全面国产化战略的背景下,通过与国内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全力打造的一条具有代表性的高端CT核心的探测器的先进数字化生产线。通过高精密装备,全自动机器人,人工智能视,云端质量分析预测、动态参数优化、端到端全流程数字追踪等先进技术,突破了大量的技术瓶颈点,解决了很多工艺难题,实现了卓越的质量和效能,柔性地满足了高端CT核心的探测器在类型和产量上的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南钢股份:千万吨级钢企数字孪生智慧运营系统
千万吨级钢企数字孪生智慧运营系统实现了端到端的全面数据资产整合,完成了从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业务环节全要素、全流程、全价值链的集成,并且形成模型集群化应用的核心理念。汇聚了26条产线、整合了210套相关系统,数据采集超百万点,打造智慧工厂数字孪生系统,基于数据驱动还原真实产线,具有模型高度仿真,多维度、多层级数据分析,多主体样式设计和3D轻量化技术等优点,实现数字化生产、可视化制造,让工厂变得透明化,助力南钢全面信息和精准决策有机互动、多重要素协同赋能,支撑南钢从单领域单工序寻优走向跨领域甚至全局寻优,更为钢铁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应用性强、极具推广价值的智慧集控“南钢模式”。
三菱电机: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E-JIT绿色综合解决方案
E-JIT是“Environment&EnergyJustinTIME”的缩写。是一个可以同步实现三要素,即环境要素,能源要素,以及制造业中的生产要素,形成最优化的解决方案。E-JIT在收集工厂、大厦、商业区等的环境、能源、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企业的环境、节能要求和总成本降低要求,以及国家环境政策等因素,通过加入本公司独有的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即可得出所有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应用E-JIT平台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同时,在中国实践E-JIT理念的2家工厂成功入选了工信部《中国“互联网+”绿色制造融合案例集》。
华友钴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华友钴业打造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衢州、广西、桐乡、成都、印尼等基地分布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各基地、子公司的智能制造系统都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实施。华友智能制造系统涵盖SCADA、APS、MES、EMS、EAM、LIMS、LES、WMS、HSE、智慧园区、智慧矿山等,华友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制造从工厂边缘计算层开始,采用物联网技术,基于iplat框架融合利用SCADA、实时数据库等数采工具进行大范围、深层次、高复杂性的数据采集,对于采集到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技术协议解析、边缘集成和汇聚处理,实现数据预处理和实时分析。
合众新能源:智能制造MOM系统应用案例
合众汽车公司建立全面、统一、先进和稳定的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以满足多工厂、多产线、多产品的高效管理需求。该系统整合采购(SRM)、生产(MES)、仓储(WMS)、质量(QMS)、物流(LES)、设备(TPM)、工业物联网(IoT)等各个业务系统,实现协同运作,全面提高公司各生产部门的技术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同时系统还支持整车业务与上下游零部件工厂的产业链协作,降低企业生产制造成本,保证生产制造和产品的标准化,并实现旗下N+工厂的制造业务一体化运营。
达利(中国):服装全产业链智能绿色低碳制造创新应用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中,以MES、ERP、APS等系统为核心,以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标杆企业为目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以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为基础,以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共享化制造等新模式为特征,结合服装面料印染、服装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生产数据采集及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建设与优化,实现服装制造全产业链的精益生产管理,打造国家级“未来工厂”“绿色低碳工厂”。(郑大海 张楠)(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