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9月2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开幕,当天,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全球服务贸易联盟联合主办,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碳中和绿色发展委员会、登途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论坛召开,本届论坛的议题是《碳中和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论坛期间,中国工业报记者分别对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碳中和绿色发展委员会会长符建进行了专访。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
记者:在共建绿色亚洲“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您认为国际合作的重点是什么?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是如何推动亚洲和其他国家的相关合作?
权顺基:在服贸会当天举办第二届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论坛凸显服贸会对环境课题的重视程度,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推动亚洲各国的民间外交、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在目前经济交流当中,低碳、碳排放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碳中和战略双重时代背景下,我们也希望通过活动为各国政府、企业和机构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碳中和产业发展路径,分享碳中和方面的成果案例,搭建高质量合作平台。
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目前来说压力也比较大,我们需要通过在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分享实时技术和各个方面的专利,来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合作交流主要是为了共同推进亚洲绿色,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合作贡献对“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如今共建“一带一路”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去实现。
作为协会,我们将促进亚洲与其他地区的合作,通过举办论坛、交流活动、组织更多企业到亚洲其他国家进行商务考察等形式,促进不同地区企业界、学术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记者:因为亚洲地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您认为在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的时候,有哪些合作和协调的机会和挑战?
权顺基:目前国与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化确实很大,因为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不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技术标准不同且存在政策差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那么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面对现实,目前实现碳中和我国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我们亚洲各国之间应该互相多交流,通过知识共享、技术转让和战略合作来加速碳中和进程。当然,挑战也存在,如技术标准的不同、政策法律的差异,但通过多方参与和交流,可以克服这些挑战。
记者: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一直以来面临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权顺基:如今我国的很多技术产业发展得都很不错,保持与国际比较持平的状态。亚洲国家目前涉及经济落后的问题,对当地的企业与投入补贴没有欧洲的力度大,但是随着亚洲国家的崛起和腾飞,国家会一样重视这些项目。在我们的协会成员中就有很多碳中和企业,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新材料等各行业。能源项目方面,不仅是亚洲国家,如果有需要就会积极开展合作,让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碳中和绿色发展委员会会长符建
记者:您认为首次在服贸会上举办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论坛最大意义在哪里?论坛取得哪些成果?可以介绍一下成功的案例吗?
符建:中国在风光储氢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节能降碳、循环经济、固碳技术等,相对于亚洲很多国家都有技术优势、产业优势,我希望通过举办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论坛,帮助更多的中国新能源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服贸会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站在亚洲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共建绿色亚洲,凝聚亚洲的智慧,为高质量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助推亚洲地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作为社会组织来讲,我们是唯一的经济类协会,外交和经济关系非常紧密。论坛发布的成果中有个经典案例,有一个很典型的碳中和企业红豆集团,也是协会的副会长单位,主营为服装业务。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区域有所建树,作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柬埔寨地区一半以上的GDP,在当地建立产业园区,为中国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现已成为东南亚核心竞争力。红豆集团把中国理念带到柬埔寨,是一个很典型的绿色案例。
论坛的初期理念为开放、平等,必须是亚洲国家共商共建,所以这次也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参与。今天是服贸会论坛开幕,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论坛的议题也得到了积极响应,目前的核心成果第一是为了让亚洲国家走向海外,第二是目前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很有优势,包括风能、光伏和储能等,要带领中国新能源企业到别的国家分享经验,并交流合作。
记者:此次论坛的具体设置了哪些流程环节,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符建:我们除了邀请亚洲各国共同参与和启动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论坛,还设置了三场分论坛,共建绿色亚洲一带一路圆桌会,邀请亚洲各国驻华代表共同围绕各国的碳中和目标、实施路径、政策法规、市场机遇展开讨论;可再生能源分论坛和碳减排分论坛,邀请了在这两个领域内拥有核心竞争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头部企业参加。希望借助这种形式,让亚洲各国更加了解中国的碳中和产业,为企业创造合作契机,实现碳中和的整体目标。论坛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在新能源领域和环境治理方面借鉴交流经验。
记者:目前协会和亚洲各国有哪些合作,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符建:风光储氢能源是碳减排中的独立板块,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是非常长的产业,以前出口主要以日本车为主,目前迎来了中国时代。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的措施也很多,包括水的治理、大气治理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目前中美国家存在壁垒,亚洲的投资力度和政治贸易是苦难所在,亚洲各个国家面临的情况不同,碳中和不能变成打压的手段,需要各个国家进行经验分享,积极拥抱政策条件,投资重点一带一路为主的相关产业。目前我国已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政策、金融等板块已围绕“一带一路”背景制定完成,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种利好。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