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转型升级方向。作为全国汽车重镇,重庆市委、市政府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力争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承载着汽车产业强国之梦,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3智博会)于9月4日在重庆开幕。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数字中国等年度主旨,2023智博会紧紧围绕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汽车关键技术趋势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交流。
在2023智博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罗莉表示,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借助智博会这一引领前沿、创新赋能、以会兴业的平台,促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
龙头车企集聚 核心零部件加速整合
罗莉表示,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强化整车汽车龙头引领。
加快推进长安新能源工厂、赛力斯超级工厂等重大整车新项目建设,支持长安汽车(000625.SZ)、赛力斯(601127.SH)、长城汽车(601663.SH)、长安福特等整车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和产品研发投放,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品牌价值,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庆铃、上汽红岩等企业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推动瑞驰、华晨鑫源、睿蓝等企业持续巩固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
抢抓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推动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力度,实施“渝车出海”行动计划。
第二,加快核心零部件聚链成群。
实施零部件集群发展战略,全面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和企业,“以整车找总成、以总成找部件”,层层递进,加快实现全链条的纵向整合。支持链主企业积极抢抓整车企业聚量降本的机遇,快速做大做强,带动实现各细分领域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聚链成群。
支持重点零部件企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零部件骨干企业。狠抓存量转型,加快推动传统零部件体系转型升级,支持传统底盘、动力、车身等零部件企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转型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不断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强化招商引资,建立市区联动协同的招商工作机制,统筹重大招商项目布局,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充分整合长安、赛力斯、长城等整车企业资源,梳理形成并动态调整招商项目库、招商图谱和招商地图,围绕驱动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软件等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实施精准招商。
第三,加速创新应用生态构建。
加快推进全市自动驾驶政策先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大力推动“车、路、云、网、图”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范本。加快充换电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充换电、加氢综合能源站与新零售业态融合共建,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的使用体验,实现横向跨界生态打造,推动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平台融合和数据互通,形成广泛互联、开放共享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
规模效应凸显 高端产品集群式发展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之下,原本已经相对固化的区域产业格局正重新洗牌,重庆正迎来实现超越的重大窗口期。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国内头部车企集聚,有整车企业20家,长安、上汽、东风、吉利、长城等国内头部车企集聚。长安汽车产销全国排名集团第四、自主品牌第一;整车产品种类齐全,涵盖轻、重、客、微、轿全谱系;零部件配套完善,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千家,具备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各大总成完整的供应体系;电装、大陆、麦格纳、弗迪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
重庆市汽车产量近十年来保持在200万辆左右,2014年—2016年连续3年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其中2016年产量达到316万辆,是全国第一个产量突破300万辆的省市。2022年,汽车产量全国前四,2023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全国第二,产值同比增长3.3%,增加值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6%,产值同比增长33.8%,对全市汽车产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85%。
近年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整体战略方针布局,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加快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效果显著。
整车发展水平全国先进。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齐全。长安深蓝、长安阿维塔、赛力斯问界等中高端品牌加快发展,阿维塔11、问界M7等产品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水平全国领先。
关键配套能力持续增强。弗迪动力电池、青山电驱动、龙润电转向、博世氢动力、北斗星通智能座舱等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意法功率芯片、大洋电机、承泰毫米波雷达、兴恒电池用铝箔、禾赛软件等关键项目纷纷落地;赣锋新型锂电池、长安线控底盘、青山电驱系统、文灿轻量化一体车身等重大项目建设按时序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西部领先。
先行先试工作成效显著。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着力构建基于“车路协同”的6大类应用场景、30余种功能场景。自动驾驶汽车在永川区开展常态化示范应用。正加快建设全国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努力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开展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积极创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
按照规划,重庆将在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全球一流的产业规模、全球一流的企业和品牌、全球一流的产业链生态、全球一流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球一流的人才集聚高地、全球一流的基础设施、全球一流的体验之都等“7个一流”。
下一步,重庆汽车产业将重点聚焦七个方向。
一是提升整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水平,加快突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技术,推动汽车整车全面加快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转型;二是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三是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创新应用,推动车联网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助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四是加快培育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软件、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五是加快打造体验之都,提高汽车智能网联、人工智能领域的测试水平,打造独具特色、形态丰富的车路协同体验场景;六是加快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协同融合发展;七是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监管,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能力提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