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三环内涝肆虐 排水管网力挽狂澜

发表时间:2023-09-01 10:21
分享到:

  7月5日,在南三环大学路、京广路、碧云路等路段,工人们忙着拆掉长长的施工围挡,这一幕标志着民心工程一南三环区域积水综合管道治理雨水主涵已全线贯通,工程的技术负责人、规划总设计师刘鼎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南三环曾是郑州市有名的积水点。就在7月5日,这条路出色通过了前几日的暴雨“大考”,眼看在南三环大学路、紫荆山路等处,新恢复的道路崭新平整,标识清晰醒目,来往行人、车辆正在有序通行。这一幕标志着民心工程南三环区域积水综合治理工程已实现全线贯通。

  “该工程打通了南三环地下空间的督二脉“以及各支“毛细血管,整个工程地下雨水管网实现全线贯通,将彻底解决南三环积水问题。据南三环区域积水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刘鼎铭介绍,目前,沿南三环(工人路·通站路)、通站路(南三环-西)雨水主涵已全线贯通并发挥排水作用,南三环(工人路-通站路)段雨水系统暴雨重现期从P=0.5提升到P=5,通站路(南三环-西)段雨水系统暴雨重现期从P=0.5提升到P=10:南三环工人路-通站路建污水管道6.78公里,对现状27处混流的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通站路行泄通道建设工程使通站路(南三环~西干渠)沿地面引导形成过水断面50米、水深30里面的涝水泄洪通道:而对西干渠也采用梯形断面,疏挖了230米通站路京广铁路东20米),达到5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

  南三环区域积水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刘鼎铭骄傲地表示,积水点改造就需要打出“组合拳”,连通言管、扩大管径、疏浚淤泥,他所负责的施工点能做到在新建雨水涵同时,规划设计对南三环区域内现状雨水管道大多予以保留继续发挥排水功能,并保证现状管道已全面完成疏挖清淤,同时计谋长远地在沿线新增收水共和支管,以增强未来路面收水能力。

  南三环内涝频繁严重,工程施工覆盖范围极广,地处都市人流密集区域,对施工质量、施工规划以及施工速度要求极高。刘鼎铭为保证工程质量,南三环雨水涵全线整体济筑钢筋混凝土,打拉森钢板桩,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对于施工的提前预判、材料性能有万分了解的行家,绝不敢如此“大胆”,可偏偏刘鼎铭就做到了。要知道,南三环区域积水综合治理工程雨水涵全长7.4公里,西起工人路,东到通站路排入西干渠,上游是1.2乘1.2(米)的方涵,最下游是两孔4.6米乘2米的方涵。4.6米是什么概念呢,每个方涵都能跑汽车。南三环区域积水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刘鼎铭说,方涵是本次新建提升,原有的雨水系统不要继续使用整个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南三环周边区域排水能力。

  当然,这么浩大的工程,仅用100天就全部完工,其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据南三环区域积水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刘鼎铭透露,工程最大的难点并不是技术层面的,因为在施工之初他都已经预判到并提前做出了解决方案,真正的难点是外界客观条件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说管线的迁改,管线众多,管径大,涉及水、电、气、暖以及各类通讯、国防国缆等多个部门,在调度方面,也都经历过1000多人同时彻夜奋战,整个工程下来各类管线改迁多达169外而对于施工中像深基坑超过一定的危大工程,项目部还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针对这样的危大工程,通过智慧城市检测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和安全评估,同步核算施工监测、交通压力、导改困难,既要保进度又要保交通。

  刘鼎鸣提前预判一切可能的因素,在开工一周后严格统筹、全力加速项目建设。刘鼎铭更加有预见性的就是,他在施工中用到的所有材料都是新型复合材料、懂性能会运用的管网施工专家全国不超过5人,此外,刘鼎铭也做到了数据全备份、为未来买保险,“我就是要做到我所设计的每一条管网都能因地制宜的,符合当下的城市特点和解决急需的排水痛点,让内涝问题一劳永逸。我所建设的地下排水管网,虽然是解决当下城市内涝的管网系统,但是为了方便未来的智能管廊的加入,空间性的极大利用和运用LID理念是我们施工的核心要义”。

  城市积水排涝治理既是里子工程,更是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希望在未来遇到更多像刘鼎铭这样杰出而优秀的地下网管排水系统的专家和顶层设计师,为人民谋福利、为城市内涝的解决贡献力量。(杨洋 郑小兰)

 

编辑:汪黄任

责编:李芊诺

审核: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