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国海洋环境监管手段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发表时间:2023-08-29 16:48
分享到:

  8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海洋司副司长胡松琴介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海洋环境监管手段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胡松琴表示,监管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海洋有自身的特点,对海洋生态环境监管要求比较高。过去,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主要依靠船舶巡航、调查监测等手段,监管频次和效能十分有限,而且容易受到海况、天气、船舶硬件等影响。
  “如今,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创新应用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航迹数据、海洋倾倒区监测数据等,开发了海洋倾废监管系统,在办公室和电脑前就能及时发现疑似违规倾倒废弃物的船舶线索,并向中国海警局推送线索,实现了海洋倾废活动的非现场监管。”胡松琴介绍。
  “我们还利用无人机对海湾内的重要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岸滩垃圾分布情况等开展监测,及时获取有关信息。”胡松琴说,各地也在创新海洋监管手段,比如福建省定期调度无人机和岸基摄像,对重点区域的海漂垃圾、陆源入海污染物进行监测;浙江省建设实施“数字鸟岛”智慧监测体系,远程实时监测中华凤头燕鸥等鸟类,实现了鸟类保护的数字化和智慧化。
  8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F星。胡松琴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科研院所和沿海地方,积极用好环境减灾二号F星等监管信息数据源和其他监管新技术,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污染事故和重点风险源调查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曹雅丽)
 
编辑:汪黄任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