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链”上发力 昌吉小番茄竞速“新赛道”

——从“番茄节”看新疆昌吉州番茄产业发展图景
发表时间:2023-08-29 17:18
分享到:

  金秋8月,中国罐头工业协会首届番茄节在新疆昌吉州召开,庭州广袤田野正是一幅丰收景象——

  火红的加工番茄从绿叶中探出身来,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灿烂,密密层层的叶子在秋风中欢笑,大地被晕染成红色。自走式番茄收获机来回作业,把成熟的加工番茄“收入囊中”,再卸入拉运车的车厢。这些加工番茄被送进加工企业,制作成番茄酱、番茄汁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从一粒种到一条“链”,从田间到餐桌,小番茄竞速“新赛道”,在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这个番茄果实彤红的季节,番茄节如火如荼,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名嘉宾齐聚庭州,共赴一场精彩绝伦的番茄之约。

  番茄节汇聚签约、论坛、市集、品鉴、观摩、美食、产业发展大会等多种元素,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凝聚行业精英智慧,共同推动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我国番茄制品产业影响力。

  这场番茄盛会,也展示和推介了昌吉州地产优质加工番茄新成果,进一步强化昌吉加工番茄全产业链,助力“昌吉番茄”朝着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小小番茄活力迸发,未来可期。

8月22日,工人在位于新疆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疆新润泽食品有限公司分拣台上对番茄进行分拣。

  小小番茄,缘何被赋予“节日”仪式感?

  大自然的钟爱,点染了庭州山川秀色;天山上的雪水,滋润了昌吉丰腴沃土。走进沃野,漫步平川,一片片加工番茄田地生机勃勃,成为闪耀在庭州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新疆是中国加工番茄的黄金产区,昌吉州是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2022年,昌吉州加工番茄种植面积约占全疆总种植面积40%,加工产能达新疆总产能的35%。

  昌吉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的环境、气候和土壤是加工番茄生长的理想之地。“首届番茄节落户昌吉,实至名归,天时地利人和。”番茄节开幕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视频致辞中说。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有千对此也有着高度认同:“在昌吉州举办首届番茄节,不论是对于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树立,还是对于昌吉州的经济发展推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相当深远的影响。”

  番茄节开幕式上,不同品种的番茄被端上展台,饱满圆润,彤红灿烂,甜美多汁。逛展销、品番茄,参会嘉宾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昌吉州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加工番茄产量高,色泽鲜艳、番茄红素含量每100克最高达36毫克以上,还具有霉菌低等诸多特点。”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永强介绍。

  番茄美好生活市集里,小番茄融入厨房、运动场、露营地等各种消费场景,激发番茄产品与参展者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番茄节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

  番茄节吸睛更“吸金”——

  开幕式现场签约项目12个,总金额3.384亿元。其中,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与昌吉州人民政府达成共建协议,共同培育“中国番茄之都·昌吉”。

  桐城市盛美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投资3000万元建设塑料包装厂,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将进一步延伸拓展昌吉番茄产业链。

  东方甄选和蒙牛集团直播团队现场开启直播,12个小时带货3.5万多单,销售金额120多万元。新疆番茄推荐官、笑厨食品旗舰店、凯丽的小厨房直播间日成交额为26万元,营业额翻十倍多。

  番茄节丰富的内涵背后,是昌吉番茄产业发展的空前繁荣。

  “我州番茄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壮大、市场调节控制等阶段,目前,加工番茄种植规模、产量居全疆前列,已成为昌吉的一张亮丽名片。”毛永强说。

  如今,昌吉加工番茄主要分布在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阜康市、吉木萨尔县、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奇台县40余个乡镇(农场),种植亨氏、屯河等系列品种,并成功规划创建昌吉市、阜康市2个加工番茄自治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3年,昌吉州加工番茄种植面积27.5万亩(含兵团),预计加工番茄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30亿元以上。加工番茄产业已成为昌吉州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百姓创收致富之果。

8月22日,在新疆新润泽食品有限公司,装满番茄的货车正在卸料。

  借脑引智,小番茄蕴藏着哪些“大智慧”?

  8月25日下午,中国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汇集各界精英,以番茄为媒、以科技为介,共同研讨中国番茄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刘有千在《红红火火的中国番茄罐头产业》主题报告中对中国番茄罐头产业发展现状、趋势等展开深度探讨。他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对番茄酱产品的需求量巨大,中国可以借此机遇把番茄产品更好地推向国际市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发展,为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番茄罐头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小番茄背后的‘智慧’非常大,它身上全是宝,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可降低多种癌症和多种疾病的主要风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胡小松说。

  胡小松认为,昌吉州番茄产业的发展既有历史过程,也有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技术条件,一些大企业的入驻加速助推了番茄产业发展。“小番茄在新疆、在昌吉州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在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希望昌吉州能依靠科技创新力量把产业做强做大。”

  数字技术与农业的加速融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小番茄也迈上了一条绿色、高效、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带来的《番茄酱,可以开水冲着喝!》主旨演讲妙趣横生,他说:“番茄酱开水冲着喝,帮助肠胃菌群补充水分的同时,番茄红素、叶黄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解决了番茄红素顺式吸收、润肠养胃、安全服用、长途运输的世界性难题。新疆的番茄酱,期待成为人类继茶叶、咖啡之后的第三种热饮!”

  “一颗颗番茄从种子到送上餐桌,经历一番现代化‘智慧’之旅。可以说,科技在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植物食物与营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家章说,昌吉番茄有突出的3大优势,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二是科技支撑力量强,三是产业基础好、产业链全、发展前景好。今后,该研究中心将为昌吉番茄产业提供科技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昌吉州加大节水滴灌、起垄栽培、机采机收等现代农业综合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实现了番茄品种优良化、灌溉科学化、种植模式化,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不断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番茄加工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提升番茄深加工附加值,让昌吉番茄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番茄产业经过30年耕耘蓄势,积聚了强大的发展能量,让我们一起维护产业发展,携手共进,顺势而为,做好迎接未来高速增长的那一天。”中粮糖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中粮屯河番茄有限党委书记、总经理郭顺杰在作《中国番茄产业发展新势能》主题演讲中充满激情地说。

8月22日,在新疆新润泽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驾驶叉车对大包装桶装番茄酱进行搬运。

  “拉长补短”,如何下活番茄产业发展这盘“棋”?

  机器轰鸣阵阵,小番茄在生产线上跳舞。它们经过清洗挑选、破碎、预热、去皮去籽、过滤、蒸发浓缩、高温杀菌等多道工序,加工成番茄酱成品,再打包贴标,由一辆辆铲车装上货车,将运往日、韩、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8月26日番茄节参会嘉宾参观中粮屯河昌吉番茄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时看到的场景。

  郭顺杰说,该公司在巩固出口业务的同时,正积极向国内市场和产业链下游延伸,逐步发展终端产品和市场,目前已形成从育种到田间、到车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另外,中粮番茄已建立起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实现了“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可追溯”。

  目前,昌吉州有番茄制品加工企业25家,其中包括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2年,全州加工番茄龙头企业生产各类番茄制品42万吨以上,加工产品产值9亿元以上。

  “番茄制品龙头企业带动了近10余家农民合作社、2万余户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番茄生产,在基地建设、市场营销、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我州加工番茄种植实现订单生产、育苗移栽、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采收100%。”毛永强说。

  2023年番茄产季产销形势分析会是番茄节上的精彩环节之一,会场座无虚席。会议总结今年我国番茄业发展情况,研讨分析产销形势,指导番茄高质量发展。

  新疆番茄制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健和中粮屯河番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晨辉作精彩演讲,分别对2023年产季番茄制品市场现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番茄产业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详细解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示行业人士积极主动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

  陶朗分选技术(厦门)有限公司来自挪威,领航全球传感分选设备领域。该公司番茄业务中国区销售经理付鹏在分析会上作《番茄加工整线解决方案》主题报告。他介绍道:“我们在新疆的发力方向是:为番茄生产企业提供全自动化的番茄加工生产解决方案。昌吉番茄品质很好,发展前景广阔,公司计划在新疆布局,与昌吉番茄企业合作已进入了深入洽谈阶段。”

  如今,昌吉州加工番茄产业链涵盖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新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州已培育形成以笑厨、中粮屯河、景泰等企业为龙头的番茄加工集聚区。

  “立足我州加工番茄红色资源优势,我们将着力强品种培优,促品质提升,优加工产出,壮品牌打造,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全面提升全州加工番茄市场份额,下活番茄产业发展这盘‘棋’。”毛永强表示。

  盛会落下帷幕,余韵仍在传响。以番茄为名,为发展而聚,留下丰硕成果,寄予新的期盼。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感受到一股新的力量正在生长,澎湃有力。(王薇)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张永杰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