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电商创业者,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的获得政府1万至5万元的现金奖励;对入驻政府电商产业园的电商给予房租、税收方面的优惠;政府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帮助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解决发展融资难等等。如今,在江苏省泰兴市的电商们经常收到这样的政府“大礼包”。
近年来,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泰兴市以实施精准高效对接的电商业态为突破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一体化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深度融合,引导产业园区、乡镇(街道)、村居、企业协同推进,致力于打造农村电商长效发展的“生态圈”,激发了农村地区创业创新的潜力,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赋能”。今年以来,优质稻米、黄桥烧饼、禽蛋、江沙蟹、香荷芋等农产品网销火爆。1—7月,全市农产品网销额同比增长30%以上。
建一个“龙头”,引领全域“直播网”
“这是我刚刚摘的小番茄,看看这颜色,熟得透透的,一口下去满嘴香甜,欢迎大家来品尝。我们在周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等您……”在“泰兴优鲜”抖音直播间,泰兴市电商服务中心的主播一边向观众展示现场各类新鲜瓜果蔬菜,一边仔细介绍。一颗颗晶莹剔透、光泽红润的小番茄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点赞,直播间迅速热闹了起来。很快,本地土鸡蛋、紫红的苋菜、碧绿的韭菜等品种被抢购一空。
“本场直播获得游客、粉丝点赞10万余次,互动发言上万余次。现场展销也是销售一空。”泰兴市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朱为友介绍,“我们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销’的模式,组织种养殖户走进社区,让新鲜的果蔬水产禽蛋与社区居民见面,既让社区居民买到最新鲜的农产品,也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
泰兴市以市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为“龙头”,以“打造电商人才的摇篮、电商创业的沃土、电商企业的家园”为定位,将推动农产品上行作为主攻方向,一站式提供展示展销、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服务,打造电商服务样板区、电商产业示范区、电商创业先行区,不断涌现集聚发展优势。泰兴市电商中心入驻企业常年保持在80多家。2022年,中心培育了25家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中有一家突破1亿元。
同时与之相配套是,泰兴市集成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整合邮政、交运、商务、农业、供销社等各方资源,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冷链、物流项目集聚。全市已建成市级冷链服务中心1个,配备气调库、速冻库、田头冷藏设施和企业冷库1000多个。农产品产后流通腐损率降低10%左右,冷链物流成本降低15%左右。建成14个乡镇级物流中转站,村居物流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日均快递发送量超10万件,平均配送时间缩短为4小时。
育一支队伍,打造电商“生力军”
泰兴市以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为契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壮大电商创业群体。践行“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成”培训宗旨,扎实开展分层次、菜单式电商技能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涉农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基础培训,编写培训班课件,规范讲师资质,提升培训实效。
对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企业家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进阶课程,开展增值型电商实操技能培训,年电商培训1000人次。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围绕网店运营、产品包装、美工摄影、直播带货、新媒体营销技能等方面开展培训,锤炼提升本土电商人才创业本领,着力打造特色直播销售劳务品牌。泰兴市供销合作社将“短视频+直播”培训作为电商工作重点,今年以来,已开展10场各类电商、直播技能培训。近三年来,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电商及直播培训约120场次,每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广陵镇回乡青年费琳琳创办织梦家庭农场,参加培训后,协调解决农产品冷库建设问题,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腐损率,带动广陵及周边乡镇1000多名农户就业,编织一方百姓“致富梦”。
同时,泰兴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农村电商发展同频共振的“党建+电商”新模式,在电商中心成立了泰兴市电商支部,为电商企业和人才搭建互信合作、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
搞一项活动,搭建销售“云平台”
泰兴市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论坛、电商直播大赛等活动,发挥好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今年4月,泰兴市供销合作社、泰兴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泰兴优鲜进社区”助农直播公益行动,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全面宣传泰兴市“鲜食之都”区域公用品牌,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搭建社区交流平台,引导市民健康绿色消费。
“我们每周举办一场进社区活动,让新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一键到达,每场活动我们携手3家企业,涉及三十多个品种,线下单场仅两小时销售蔬菜1000多斤、销售额4000多元;线上单场销售230单、销售额7000多元。”泰兴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郭敬峰介绍。
“线下展销+线上直播”推介的方式,让优质农产品从“地头出发”到“市民手上”,供销直通车“开”进社区,一路领“鲜”,让农产品走进社区,零距离展销、面对面推介,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优质的绿色产品,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缩短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距离,也打响了本地农产品品牌。
打造“一村一品一主播”,以小小直播间连接着万亿元大市场。以电商直播为载体,全面展示泰兴市特色农副产品、特色工业制品和体现风土民情的地方美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源头企业主动触“播”,尝试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带货直播形式,打通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的“新道路”。
分界镇开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站长周鹏介绍,“现在空闲时间刷短视频、看直播已渐渐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之一,我们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都开设了自己的直播间,每天都会进行直播带货。直播带货形式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将农产品特点直接展示在广大消费者面前,让我们的好货真正为大众所熟知。”
手机当“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随着泰兴市构建全域“直播网”,建成覆盖全市的特色农产品线上直播网络,让本地特色农副产品都能及时搭上电商“快车”,亮相“云端”。全市形成了以“分界禽蛋”“广陵蔬菜”“曲霞汤包”“宣堡小馄饨”“泰兴江沙蟹”等本地农特产品为主的直播产业带。今年,分界镇毅成农业公司网上销售日均发货量达2万多单,7个月销售额超过1亿元。
农村电商激活的不仅是乡村的商业生态,也是乡村的社会生态。泰兴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成楠表示,今后,他们将围绕乡村振兴和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助力提高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能力,通过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农村和城市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让农村电商成为农产品上行、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郭建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