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将于9月17—18日召开

发表时间:2023-08-10 14:37
分享到: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创办20周年。作为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2023年9月1718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将在广西南宁举行。本次论坛以“新发展·新机遇——携手共建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将分别采取闭门会议、全体大会以及平行论坛的方式,邀请国内外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高层共聚一堂,分享中国与东盟汽车产业和政策发展的最新情况,探讨新形势下中国东盟及亚太地区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区域汽车产业高效协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增长红利加快释放截至2022年,中国连续13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已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以来,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中国东盟汽车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双方汽车产业合作引人注目并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打造中国-东盟汽车贸易及产业合作新平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率将下滑至1.7%。本次论坛将以开放包容的原则,搭建中国和东盟各国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之间的高层对话平台,聚焦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发展热点问题未来趋势谋新形势下汽车产业新发展,打造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探讨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合作新机遇新挑战,取得发展共识,扩大会议成果影响力推动区域汽车产业合作提质升级贸易与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东盟也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在全球双碳新格局及东盟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新趋势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在东盟市场潜力大、前景光明,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2022年,东盟电动汽车销量实现快速增长达到3.4万辆,而2021年仅为0.5万辆。调研机构预测,2023年东盟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超过7万辆,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6亿美元。本次论坛将分享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验、东盟汽车市场及政策、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企业东盟本地化发展心得,共同探讨中国-东盟汽车产业竞争合作新优势助力建设区域多元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携手共商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紧抓中国-东盟产业链合作新机遇

  2023年6月,RCEP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RCEP的区域成分累积原则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使得汽车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在全部成员国进行累积。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汽车零部件118.8亿美元,同比增长9.5%,占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的23.0%。本次论坛将针对如何打造安全稳定的RCEP跨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探讨,分享东盟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和合作机会,展望中国-东盟汽车产业供应链合作机遇及前景。

  洞悉全球重点汽车市场政策法规新动态

  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逐步提升。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汽车推动下,我国汽车出口不断实现“质”与“量”的突破。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平均单价达2.72万美元,同比提升8.3%,今年出口总量有望突破400万辆。这与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布局广泛、重点市场销量及份额提升直接相关。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以及政策法规更新速度加快的重点市场,为帮助企业妥善规划布局海外重点市场并规避风险,本次论坛将聚焦欧美、中东、南美、俄罗斯、中亚、非洲、澳新等我国重点汽车出口地区和国家,介绍当地汽车市场、政策、标准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最新变化情况,助力我国企业密切跟踪并全面掌握政策信息,更好地“走出去”。

  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东盟市场潜力巨大,各国政府为吸引投资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双方贸易和产业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将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放大论坛的溢出效应、发挥“政商学研”叠加优势,为中国-东盟汽车产业深度合作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为中国与东盟携手开创汽车产业繁荣之路搭建开放共赢的合作桥梁。(钟琪岩)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