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政策退出、互联网冲击等一系列变故之后,2013年彩电市场依然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根据奥维咨询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彩电销量将达到4785万台,同比上升12.7%,这与2012年的1.8%同比增幅相比,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政策翘尾作用明显
2013年上半年,中国彩电行业走出了一条高速增长的路线。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三四级市场强势发力,一季度、二季度一路高歌猛进,成就了自2008年以来前所未见的高速增长的上半年。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奥维咨询(AVC)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6月销售彩电零售量达2301万台,同比上升29%,零售额822亿元,同比上升32%。
2013年上半年,彩电行业出现高速增长,强劲的政策翘尾作用是最重要的原因。5月31日,实施整整一年的家电节能补贴政策正式结束它的“使命”。政策退出带动消费者赶搭政策末班车的购买热潮,节能补贴产品市场销售火爆,各厂商在1~5月利用节能补贴政策的最后契机,加速推广节能补贴产品,使得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呈现出空前的高速增长。据奥维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5月单月,增幅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达46%,销量达413万台。
同时,彩电功能呈现出智能化、大屏化、高清化等多样化趋势,引发消费者新一轮的电视换机潮,加快了更新换代频率。而房地产市场的短暂释放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等也为彩电行业的高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互联网带来新增长点
家电政策的收尾透支了整个彩电市场的增长潜力,6月份,彩电市场开始陷入低谷。后政策时代市场的低迷,曾引起不少人的担忧。然而可喜的是,之后的每个月市场销量都在逐步回升,至9月份已基本恢复到了5月份的水平。
互联网自闯入彩电帝国以来,对彩电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却也在彩电行业陷入低迷之境时,为其提供新的突破思路,成功“救市”。2013年下半年,电商发展呈井喷态势,为彩电市场整体规模的回升贡献了较大力量;为应对互联网企业“强闯”电视市场,创维、TCL等传统电视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共同开发互联网电视,实现内容、硬件的互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为下半年彩电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点。可以说,互联网对彩电市场加快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电视的出现,同时标志着电视产业从传统的硬件销售转变为内容销售,而内容端口恰恰是传统电视企业所不熟悉的。随着小米、爱奇艺、乐视等在内容应用端口有明显优势的企业介入进来,填补了应用层的空缺,一条全新的电视产业链已逐步搭建起来,且分布正在日趋完善。随着以简单网络电视为主体阶段的结束,智能电视将逐渐成为电视市场的主体,智能电视的零售量以及渗透率将渗透至89%。
新市场刚刚启动
2013年,小米、乐视等各大企业纷纷涌入电视行业,抢占TV屏,为完善互联网电视的产业链做出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据奥维咨询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在2012年达到27%的渗透率,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89%。
“我们总是在讲,要拥抱互联网,但仔细想一想之后却不得不承认,是互联网在拥抱我们。”奥维咨询副总裁金晓锋日前表示。
随着互联网和电视的联姻,家电市场刮起了一阵跨界合作、抢占入口的新模式之风。互联网已经走下桌面,以移动互联、家庭互联,甚至车载互联等多种形式呈现。电视、冰箱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家用电器,而是各大企业争相抢占的新入口、新商机。
新产业链模式下,消费者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产品接受方,而是通过个性化定制产品或服务,参与到产品开发中来,通过反向驱动引导企业进行柔性化生产。这对于企业来讲,不仅可以降低库存风险,压缩分销成本,同时也能更好的迎合用户需求,增加用户粘性。金晓锋认为,传统电视企业通过与广义互联网工具的结合,定能焕发新活力,为未来市场创造出无限的新机会。
2014年销量预计下滑
经过2013年的大涨之后,奥维咨询研究认为2014年全年销量并不容乐观。从全年来看,奥维咨询预测,2014年彩电销售规模4564万台,同比下降4.6%,其中线上销售551万台,占比12%。
此外,单从2014年元旦、春节来看,受2013年的元旦、春节假期排布和年初的开门红影响,2014年元旦促销期整体彩电市场销量预计为491万台,同比下降3.3%;春节促销期为313万台,同比下降1.2%;如果把促销期合并来看,共销售804万台,同比下降2.5%。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研究咨询部主任彭健锋认为,2014年对国内彩电市场来说将是艰巨的一年。一是平板替代CRT在城市市场已逐步完成,购买彩电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二是持续了5年的刺激消费政策退出,部分需求已被提前释放。三是国内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去泡沫化等系列因素也会对彩电消费需求产生影响。四是随着渠道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彩电市场原来稳定的定价机制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虽然2014年彩电市场喜忧参半,但不可否认低调中仍然有很多的亮点可寻。
一是平均尺寸继续增长。随着住宅面积的不断增加和消费者视觉体验要求的提高,大屏彩电已经逐渐步入了消费者的客厅。奥维咨询预计,元旦、春节促销期间,彩电的平均尺寸将达到43.8英寸。
二是超高清电视。2014年最大的亮点非超高清电视莫属,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布局和试水之后,超高清电视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截止到2013年10月,超高清电视渗透率已经达到4.6%。奥维咨询预计,元旦、春节期间超高清电视的渗透率将攀升到8.1%,销量65万台。
三是智能电视稳步前行。2013年的智能电视领域可谓热闹非凡,前有乐视高调进场,后有TCL、爱奇艺的强强联合,一波又一波的热浪推动智能电视生态链不断地完善和进化。奥维咨询预计,元旦、春节期间智能电视的渗透率为53%,销量达427万台,逐渐进入稳步提升趋势。这最后一个改变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客厅入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朝气与活力。
相关报道
彩电市场将回归理性价值战
以“颠覆者”形象杀入彩电行业的乐视,近期再次将其40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下调到“行业最低价”。但这样的“地板价”似乎也没有引起行业多大的震动,反倒是乐视在为半年前杀入彩电行业的决定,承受着“水土不服”的阵痛。
同样,作为互联网行业营销能力极强的小米,其智能电视领域的布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出货量并没有原先预想的那么好。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一直被外界诟病的售后服务和制造工艺的短板外,其最初所谓的颠覆彩电行业格局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噱头”。如今看来,小米、乐视在智能电视行业中的角色,并非颠覆者,而最多只能算是个搅局者。
其实,小米、乐视出货量不高并非其宣传的“产能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对传统彩电行业的运作模式并不熟悉,而且自身非常“稚嫩”。彩电巨头们用了20年时间才完成了全渠道的布局,而且其按照工业精神打造的日益完善的制造工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都是一道高高的“门槛”。
来自第三方调研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1月,平均单价只有1500元的32英寸LED液晶电视依然是各彩电行业巨头出货占比最高的尺寸,而4K电视当时最乐观的预测是全年出货量不会超过100万台。但随着节能补贴政策的退出,32英寸入门级液晶电视的出货占比持续下降,相反4K超高清电视、3D和云智能电视的份额快速上升。
业内人士指出,2014年彩电行业的竞争依然将集中在中外彩电厂商之间,而价格战也将从入门级产品升级到中高端产品市场。由于技术的先进和色彩的更清晰,新技术电视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将主打4K战,并回归到理性的价值竞争。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