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产品由“有”向“优”的消费升级潜力大

发表时间:2023-07-21 14:51
分享到:
  电子产品消费是实物消费的重要品类随着家用电器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相互融合、家具家电智能化升级加快。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认为,近年来,电子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由“有”向“优”的消费升级潜力大。同时,受行业周期、国际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等因素影响,电子产品市场有所走弱上半年,我国家电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仅增长1.0%和4.1%,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增长较慢的品类。为完善电子产品高质量供给体系,稳定和扩大电子产品消费,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外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支持电子产品下乡、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12条政策举措,包括加快电子产品技术创新,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着力消除电子产品使用障碍,持续推动家电下乡,完善电子产品销售配送体系,开展绿色智能电子产品展销活动,规范电子产品回收渠道,推动集中回收、远程回收,合理保障电子产品回收临时场地需求,切实加强隐私保护,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营造绿色消费氛围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好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破除潜在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堵点痛点断点、凝聚市场合力,努力满足居民提质升级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我国智能消费品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渗透应用,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大到彩电、计算机,小到无线耳机、VR眼镜,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新的消费热点也不断涌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消费品需求不断增长,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了12%其中各类虚拟现实设备的产量同比增长58%。从市场反馈的情况看,哪些电子产品能够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能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和老龄化等新的需求场景,哪些产品就有新的市场空间特别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兴电子产品的需求规模也随之不断上涨。常铁威认为,电子产品间互联互通不断创造出新场景新应用,各品类之间的关联性迅速增强,面临的创新周期、隐私保护、回收体系等问题具有较强共性所以《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综合施策,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

  近年来,受收入预期不稳、创新周期减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扰动等因素影响,电子产品消费恢复较慢。综合考虑我国收入水平、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电子产品消费市场潜力还是很大,智能化进程带动消费升级仍是大势所趋,县乡村蕴含着巨大潜力。对电子产品比较市场化的消费大类,促消费政策有大有可为的空间。例如,经过前期研究发现,电子产品“智能化”程度和用户体验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这对民生和消费都很重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商各部门提出加大科研领域对方言、特定口音的语音识别技术投入,优化“声控+语义识别”功能,扩大语音识别技术覆盖面、便利度,降低农村居民、中老年居民使用门槛,要求积极应用国产人工智能(AI)技术增强人机交互的便利性,这样就既减少“数字鸿沟”,还能加快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的普及和向乡村的推广。再如,在前期调研中,许多企业提到,智能家电由于是新兴品类,高度依赖线下展销、试用和用户体验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项展销推广活动,加快在县乡合理布局智能家电展示体验店、开展下乡巡展等活动,提升产品知晓度和渗透率。

  电子产品消费下一步发展方向有三个方面:一是智能化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从大的方面讲,以舒适宜居为核心的智能家居这个场景正在成为新的潮流。这几年,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未来的市场潜力也十分巨大。从小的方面讲,智能穿戴设备潜力很大。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将信息处理功能与日常穿搭相结合,拥有信息采集、计算、储存、传输等新的功能,根据消费场景的不同,呈现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监测仪等多种形态。二是绿色健康的新需求促进电子产品不断升级。伴随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前期疫情等对消费习惯的影响,绿色、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电子消费品的重要指标。比如,智能空调除油、除菌、除病毒等净化能力,以及低噪声等新功能,这些都更加吸引消费者注意,彩电消费更加注重视听的感觉和护眼的功能;智能健康相关的智能手表、智能健身镜等需求旺盛。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各种智能器械和便携式的医护设备市场也是增长很快。三是网络化和互联互通成为电子产品新的标配。随着Wi-Fi、蓝牙、云计算、移动应用App等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电子产品互联互通的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到电子产品网络化带来的舒适和便利。

  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卖得放心

  当前,能否与其他电子产品联动互通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特别是新兴的5G网络技术在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方面性能更加优越,5G网络的普及,将使得电子产品的网络化功能更加便捷和可靠。在智能电子产品购买、使用、回收领域,如果问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那么除了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性价比这个角度外,往往“隐私保护”是排第一位的。事实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攻击、非法拆解等方式窃取个人隐私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不解决这个顾虑,那么普及智能家电、推动电子产品回收就比较困难。所以,有关部门将依法加强对二手电子产品收购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非法拆解电子产品、非法流通二手零配件的打击力度,杜绝非法拆解对个人隐私的威胁,并严格落实消费者信息保护政策,依法打击企业不当利用个人隐私行为,打击非法获取隐私牟利的犯罪行为,从而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卖得放心。《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当中类似的政策还有不少,如“开展绿色电子产品相关标识试点”、“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互联互通”等政策能够有力有效促进电子产品消费。

  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大对光纤网络、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特别是引导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不断升级换代的电子产品提供更好的应用环境,让信息消费、新型消费的体验越来越好。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电器电子产品保有量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逐年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宋常青认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一方面具有污染性,另一方面具有资源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铅、镉、汞、溴系阻燃剂等有毒物质,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并损害人体健康;同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富含金、银、铜、铝等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是关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大事。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法制保障。早在2009年报请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建立了包括目录制度、基金补贴制度、拆解企业资质许可制度等在内的规范回收处理管理体系。2016年报请国务院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作为首批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品类之一。2020年又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设规范回收体系,写入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二是坚持规划引领。2021年经国务院同意,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2022年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在内的废弃物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提高回收效率。组织开展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首批选择6家企业,通过自建回收网络、加强与回收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展回收渠道。三是完善经济政策。“十二五”以来,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新建或改扩建了一批高水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项目,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21年推动发布《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进一步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在地方、有关部门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回收网络日臻密集、回收模式日益多元、规范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拆解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22年,我国主要城市已形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约15万个,“互联网+回收”业态蓬勃发展,有资质的处理企业109家,年规范处理能力超过1.6亿台。2022年“四机一脑”年规范拆解量达8400万台,较基金制度实施前增长了525%,规范拆解率较2012年增加了44个百分点。(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