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是4.5%,二季度是6.3%,上半年整体达到了5.5%,整个经济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这其中,服务业供需两端较快复苏,成为支撑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基建+制造业的投资继续在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出口持续承压下结构不断优化,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基于此,全年达到5%的目标应该问题不大,能够实现。”7月17日,在中新社举行的“国是论坛:2023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专家座谈上,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
宗良表示,下半年经济将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是消费将保持温和的复苏,居民消费信心与能力将稳步提升,消费争取能有一个较大增长。第二是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基建和制造业的投资领先整体增速。第三是国际市场需求或将进一步放缓,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服务业复苏力度仍然可期。
宗良认为整个经济发展仍然有三大动力值得关注,第一个是服务业供需两端较快复苏,成为支撑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
“从今年5月份消费整个数据来看,服务业的强劲复苏成为上半年支撑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占我国整个GDP达到60%左右,这样的状况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宗良说。
第二个是基建+制造业的投资继续在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宗良表示,基建1-6月份增长达到7.2%,制造业6%,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是3.8%,此外,财政支出也发挥着作用,产业的新动能驱动制造业投资增长,高技术投资、装备制造业这一块也是大幅提升。
第三是出口持续承压下结构不断优化,展现出较强的韧性。“1-6月,出口降幅低于全球其他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领域,比如多双边区域合作出口仍然有一定的支撑,尤其1-6月对新加坡、俄罗斯、南非的出口增速还是比较快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出口表现比较亮眼,比如说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几个方面累计出口增长60%以上,这个速度特别值得关注,拉动了出口增长。”宗良表示。
“当前经济仍然面临着三大方面挑战,既要看到经济中间有一定稳增长的动力,有一定的韧性,也要看到存在的挑战和风险。”宗良表示,一是总需求不足,这是当前经济运行最为突出的矛盾;二是房地产市场恢复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市场恢复缺乏持续性。三是就业的总量和结构仍然存在压力。
“为了超预期实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我们应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预期,平衡放与管的关系,凡是能交给市场的尽可能交给市场,政府该管好的一定要管好。”为此,宗良建议:
第一,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增加民营企业投资,让民营企业感觉明天会更好。同时适当延长中小企业重点领域的帮扶政策,为其恢复提供更多空间。在大宗商品、房地产、旅游、资本市场这几个方面可以适当加大政策力度。
第二,金融政策总量、结构、监管三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调降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提升金融机构信贷的投放能力,加大对资金流向的监测和引导,同时做好应对外部风险的准备和安排,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包括金融机构、特别国债,在可能的条件下调动更多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发展。
第四,关注国际需求不振对外贸企业的冲击。密切跟踪和评估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及时为外贸企业纾困,加大企业对多元化市场的支持,开拓市场,要关注国际经贸规则和各方面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整体上来讲我们要针对国际市场的特点,灵活采取措施,保障给外贸企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宗良说。
第五,房地产市场要持续稳预期、化风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