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银耳看古田:我国第一本《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发表时间:2023-07-18 17:41
分享到:
  福建省古田县是我国袋栽银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2022年县共栽培各类食用菌总产量91万吨(鲜品),其中银耳产量达38.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7月17日,中国食用菌协会与古田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举办“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会”,旨在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银耳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牌价值,引导推动以古田银耳为代表的全国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

  朵朵银花汇成致富路,银耳栽培在主栽地区一直发挥着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古田县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系列技术,形成了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供销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引领中国特色珍稀食用菌产业走上快速、高质量发展之路,让银耳走向寻常百姓家。站在新起点,古田县将围绕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科研能力、产业服务、品牌文化五大提升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0亿元。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表示,下一步,古田县将继续做好食用菌这篇文章,并通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古田县县长许锋介绍说,古田曾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食用菌生产的五次浪潮,分别是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和茶树菇,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食用菌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目前,古田全县农业人口中70%的家庭从事食用菌产供销活动,农业总产值70%来自于食用菌产业,农民现金收入的70%来自食用菌产业。

  为促进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古田县人民政府、福建农林大学及中国食用菌协会银耳产业分会组织编写了《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介绍,《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系统阐述了大健康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银耳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记录了我国银耳主产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同时,聚焦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银耳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梳理了银耳产业在种业创新、绿色生产、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和营销及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银耳产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不仅是我国第一本聚焦银耳产业发展的蓝皮书,也是我国食用菌行业的首本蓝皮书,对于推进我国银耳产业乃至整个食用菌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际药用菌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视频致辞中对《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给予高度肯定。

  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莫认为,银耳是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菌类,因富含多糖而广受赞誉,对人体健康有众多益处澳门大学特聘教授、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副主任李绍平提出,银耳是潜力巨大、值得深入开发的食药用菌主要成分多糖对健康的有益功效有待进一步挖掘,对调节免疫功能和降脂降糖的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银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双高的药食同源原料,深受消费者喜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表示,希望银耳产业内的企业家、科学家、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打造高品质的营养健康产品,推动银耳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顾问、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谈道,古田县将银耳加工成冻干银耳羹、速泡银耳干片、银耳露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实现了快节奏时代人们随时随地吃银耳的愿望,也进一步打开了银耳消费市场,实现二产对一产的带动。如今,古田县又建立食用菌数字大脑,实现食用菌全流程可溯源生产,保证食用菌质量,让我们吃得放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系首席科学家谭琦肯定了古田食用菌“县域工厂化”发展模式。说,“古田银耳发展之路显示出科技引领、政府支持、产业支撑的巨大力量,也是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秀范本。”

  “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会”由中国食用菌协会、古田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食用菌协会银耳产业分会承办。“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会”期间进行了特色产品展示和银耳招商项目签约,达成投资、贸易相关合作超50亿元。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