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玉林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力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加快打造数量质量“双提升”科技企业矩阵,科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
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全力打造科技型企业集群。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一是“多点联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出台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库”,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册”。实施线上线下并行,对“新认定、重新备案、去年落选”的三类企业分类培训,借助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力量,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后备力量。目前已纳入入库培育企业388家,完成入库60家以上,同比增长260%。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梳理一批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科技人才密集、能够形成核心技术产品的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储备库进行精心精准扶持。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办法,对当年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补助,近3年来,累计奖励高新技术企业107家,涉及经费535万元。目前全市高企保有量达107家,超亿元企业40家,100多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三是实行“一对一”科技型龙头企业精准培育。围绕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产业领域,从培育库优选3-8家标杆企业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专业辅导,针对堵点难点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出了柳钢中金、动力股份、华原股份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其中,2023年5月,华原股份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广西首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有企业,其拥有有效授权专利数9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列国内滤清器行业前三名。
构建科技资金“多元化”投入体系,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持续健全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切实把创新资源用在“尖峰”上。一是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推进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使用管理改革,市本级财政科技年均支出约1.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年均支出比重达到2.17%,直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0.21个百分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以来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340万元、自治区级科技项目支持资金2083.63万元。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台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全区率先开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鉴定,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共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财政补助资金近418.41万元,惠及企业25家;玉林市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数192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达10.29亿元。年内共13家企业申领广西科技创新券121万元。三是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支持金融机构组建科技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桂惠贷”、“科创贷”投放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到“应贷尽贷”,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目前,玉林市已成立农业银行玉林高新科技支行、建设银行玉林科技支行2家科技支行,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各类科技金融贷款14541笔,发放金额287.6亿元,惠及企业1万多户。
构建创新要素供给“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一是加速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专项资金,以培育奖励、项目奖补、孵化奖励、“一事一议”等方式对提档升级的入库平台进行奖励,其中对获认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平台的分别给予60万、30万元培育奖励,激发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升级。目前,玉林市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数量达448个,其中国家级14个、自治区级106个。制造业和轻工业产业链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达207家。二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成果转化模式,修订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补助暂行办法,对企业购买、自有或招商引资并实现一定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项目给予5-15万元后补助,单个企业年内补助总额最高可达30万元。目前共建有自治区级技术转化示范机构4个、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个,运用平台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40项,推动119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三是持续打造优质企业孵化环境。投资约8000万元建设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大楼,对入孵企业实行孵化场地零租金,并提供创业辅导、培训交流、人才引进、项目推广等全过程服务。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154家,现有在孵企业5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6亿元。(玉林市科技局)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