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达芬奇机器人为一超高龄结肠癌患者完成微创手术

发表时间:2023-06-02 16:57
分享到:

探查、分离、止血、缝合,这些手术动作不需要主刀医生站在手术台前完成,只要通过控制台操控机械臂就能精准完成。近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简称深圳市二院)胃肠外科张海涛手术团队在达芬奇机器人下,为一名96周岁的患者行升结肠癌根治手术,恢复良好,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96岁奶奶患肠道肿瘤

陈奶奶(化名)今年96岁,两年前开始反复消化道出血,医生建议行胃肠镜检查,但因为年龄大,又有心脏病和老年基础疾病,家人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进行相关检查,每次都在外院进行输血、止血及对症治疗。最近半年来消化道出血加重,最严重时血红蛋白只有50g/L(正常值在120-160g/L),伴有腹胀、腹痛及排便困难,考虑存在肠道病变。直到今年5月,在外院医生的推荐下,来到深圳市二院胃肠外科就诊。

深圳市二院胃肠外科张海涛主任、秦颖主任团队接诊了陈奶奶,通过CT检查发现在回盲部有一个阴影,怀疑肠道肿瘤。考虑到麻醉对老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和家属反复沟通后,在不做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了胃肠镜检查。检查由消化内科孙大勇主任亲自操作,检查中发现在升结肠有一环周生长的肿瘤,就连手指粗细的内镜都无法通过,而升结肠正是整个大肠中最粗的部分,可见肿瘤已经严重侵占了肠道空间。若再不将肿瘤切除,将严重威胁到陈奶奶的生命。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医生插上高科技翅膀

但是为一名96岁高龄老人进行手术谈何容易,由于肿瘤的影响,陈奶奶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住院期间血色素最低的时候只有46克。为了让陈奶奶各项指标尽快达到手术标准,医生在她肠道最狭窄处放了一个支架,将肠道暂时撑开,可以通过进食的方式辅以静脉输注补充营养,并通过缓泄的方式做好术前肠道准备。

秦颖表示,为了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麻醉时间,最终和家属达成一致选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患者进行手术,和传统腹腔镜相比,手术机器人直视三维立体高清图像,可以将手术画面放10-15倍,能更清晰的看到细小的血管和组织,并且仿真手腕器械有7个旋转自由度,方便了医生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控制系统能自动滤除人手的震颤,操控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

张海涛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被誉为“手术台的革命者”。“相比传统的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非常明显。”手术过程中呈现给主刀医生的是三维立体的图像,同时具有放大效果,让主刀医生突破了人手、人眼和空间的局限。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完成更加精细的操作,对于肿瘤组织的切除清扫更全面、更彻底,同时能最大限度避免对神经系统和血管的损伤。此外,达芬奇机器人还具有过滤功能,可以过滤掉人手的生理性抖动,手术更精细、更安全、更精准,在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已经在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妇科、胸外科开展微创手术。

术后陈奶奶特意要求子女做一块“红布”送给医生

术后陈奶奶恢复很快,24小时就可以下地走路了,并于6月1日康复出院陈奶奶及家属对张海涛主任团队,消化内科孙大勇主任以及老年医学肖小华主任都赞不绝口张海涛主任团队的技术和实力,让家属下定决心接受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在医疗和护理团队精心照护下,陈奶奶快速康复,身体状态比术前更好。为此陈奶奶激动地表示在儿童节出院是寓意自己重获新生,特意交代子女,要做一块“红布”送给治疗团队以示感激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开展,代表目前世界微创手术的顶峰,进一步创造生命的奇迹,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深圳市二院胃肠外科将领航高科技,科室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胃肠外科科室介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要开展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和规范全程治疗(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的术前多学科综合诊疗、新辅助化疗、转化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等),同时发展了减重代谢外科、疝和腹壁外科和肛门周围良性疾病等特色亚专科,治疗效果广受社会好评及同行认可。(深圳市二院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