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凌晖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劳动力总量资源丰富,我国近9亿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都是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2023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能源价格总体上趋于回落,对我国国内居民消费汽柴油价格输出型影响显现,4月份CPI中能源价格同比下降5.4%,比3月降幅有所扩大。同时,受到汽车优惠补贴政策2022年底到期影响,国六B的排放标准在2023年7月份切换,汽车企业降价促销力度加大,带动了价格的下行。
目前,我国经济不存在通缩情况,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从下阶段情况来看,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一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供给需求都在改善,但是需求的恢复相对于供给改善仍显不足,尤其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需拉动相对于2022年有所减弱,短期内市场需求对价格拉动相对有限。二是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跟2022年相比回落,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下拉影响。三是翘尾因素减弱,二季度2022年价格翘尾影响是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从PPI情况来看,2022年以来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PPI同比降幅连续扩大。2023年4月份同比下降3.6%,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二是部分行业市场需求不足。三是2022年价格变动翘尾下拉影响加大。总的来看,价格涨幅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显效、经济活跃度提升,就业逐步改善、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场景恢复拓展,将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
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促消费政策在持续显效,居民消费恢复态势向好。4月份,市场销售延续扩大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3月份加快7.8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接触性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随着居民外出购物、就餐、旅游、观影活动增加,相关消费明显扩大。4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8%,营业性客运量成倍增长,电影票房大幅增加。二是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较好。4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9%,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速均超过20%,消费升级态势持续显现。三是网络零售和实体店零售均在改善。随着市场物流进一步畅通,居民网上购物消费持续增长。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4%,比1-3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同时,居民线下消费态势在改善,从实体店零售额看,1-4月份限额以上实体店零售额增速继续加快,其中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1.1%。近期,文旅消费、网红特色消费、直播带货消费热度比较高,成为消费回升向好的新亮点。
付凌晖分析,随着经济好转、就业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我国消费增长动力有望继续增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态势在持续显现,消费升级的驱动力还在增强,这些都会对消费的带动持续加大。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还很大,意味着我国未来消费增长有巨大空间。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广泛渗透,新消费模式日益成为消费扩大的新增长点。从近期情况来看,支撑消费的有利因素在逐步增多。2023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而且,消费场景在有序恢复,一些前期受到疫情影响压抑的消费需求在快速释放,对于消费回升将会提供有力支撑。“在经济环境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在提升,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比2022年四季度有小幅回升。”付凌晖说。(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