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国消费恢复向好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

发表时间:2023-05-16 17:40
分享到:
  当前,社会上比较关注通缩问题2023年,我国消费进一步恢复前景看好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文旅消费等。5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随着我国系列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将会进一步推动消费持续扩大。但是,我国消费恢复仍是初步,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意愿增强还有空间我国消费恢复向好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他认为,目前,价格低位运行可能会持续,但总的看是阶段性的。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恢复整体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依然较高,货币紧缩政策还在延续,近期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危机问题逐步显现,全球金融稳定形势面临新的挑战,这些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消费恢复仍然是初步的,市场需求相对供给的快速修复仍显不足,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付凌晖认为,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劳动力总量资源丰富,我国近9亿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都是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2023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能源价格总体上趋于回落,对我国国内居民消费汽柴油价格输出型影响显现,4月份CPI中能源价格同比下降5.4%,比3月降幅有所扩大。同时,受到汽车优惠补贴政策2022年底到期影响,国六B的排放标准在2023年7月份切换,汽车企业降价促销力度加大,带动了价格的下行。

  目前经济不存在通缩情况,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从下阶段情况来看,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一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供给需求都在改善,但是需求的恢复相对于供给改善仍显不足,尤其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需拉动相对于2022年有所减弱短期内市场需求对价格拉动相对有限。二是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跟2022年相比回落,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下拉影响。三是翘尾因素减弱二季度2022年价格翘尾影响是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从PPI情况来看,2022年以来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PPI同比降幅连续扩大2023年4月份同比下降3.6%,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二是部分行业市场需求不足。三是2022年价格变动翘尾下拉影响加大。总的来看,价格涨幅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显效、经济活跃度提升,就业逐步改善、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场景恢复拓展,将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

  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促消费政策在持续显效,居民消费恢复态势向好。4月份,市场销售延续扩大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3月份加快7.8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接触性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随着居民外出购物、就餐、旅游、观影活动增加,相关消费明显扩大。4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8%营业性客运量成倍增长,电影票房大幅增加。二是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较好。4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9%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速均超过20%消费升级态势持续显现三是网络零售和实体店零售均在改善。随着市场物流进一步畅通,居民网上购物消费持续增长。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4%,比1-3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同时,居民线下消费态势在改善,从实体店零售额看,1-4月份限额以上实体店零售额增速继续加快,其中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1.1%。近期,文旅消费、网红特色消费、直播带货消费热度比较高,成为消费回升向好的新亮点。

  付凌晖分析,随着经济好转、就业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我国消费增长动力有望继续增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态势在持续显现,消费升级的驱动力还在增强,这些都会对消费的带动持续加大。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还很大,意味着我国未来消费增长有巨大空间。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广泛渗透,新消费模式日益成为消费扩大的新增长点。从近期情况来看,支撑消费的有利因素在逐步增多。2023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而且,消费场景在有序恢复,一些前期受到疫情影响压抑的消费需求在快速释放,对于消费回升将会提供有力支撑。在经济环境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在提升,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比2022年四季度有小幅回升。付凌晖说。(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