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5月6日-12日,首届“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以下简称“能源品牌宣传周”)在北京举办。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的内在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对供需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在能源领域,从深耕国内到扬帆出海,中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成果卓著,产业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力、风电、光伏等多个产业规模全球第一,我国能源技术装备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这既保证了我国长期的能源安全稳定,又为能源技术装备产品走向海外,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举办能源品牌宣传周活动,旨在共同探寻新时代机遇下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发展的新征程。品牌建设关乎高质量发展,也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紧密连接,“华龙一号”走出国门,“深海一号”千米采气,特高压打通电力高速公路,光伏板在全球各地生产清洁绿电,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投入运行,不断擦亮中国能源产品的品牌。史玉波建议,应从四个方面推动能源行业品牌建设。一是重视品牌建设,增强品牌意识;二是将质量提升作为根本,夯实能源品牌;三是核心科技创新赋能,不断擦亮品牌的底色;四是搭建平台讲好故事,努力传播品牌声音。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社长杜吟认为,要讲好能源品牌故事,传播品牌强音。能源品牌“叫响”分为三个阶段:让大众对能源品牌工程和项目、品牌技术、品牌企业和产品有认识,对能源产业的重要性、能源技术的先进性、能源文化的深远性有认知,对能源企业、产品品质、工程质量等产生自发认同、赞誉并认可。
记者从活动获悉,能源品牌宣传周活动设置了“启动仪式、思想会、卓著品牌展示、路演、主题论坛、发布会、直播、高端访谈”等形式,举办了能源品牌建设成就展示、能源大省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分析会、能源产业区域品牌塑造研讨会、储能商业模式及品牌建设沙龙、能源企业卓著品牌建设分享会等。
5月12日上午,能源产业“绿能星”高质量系列奖项公益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绿能星高质量系列奖项获奖名单揭晓。其中获得绿能星·能源人物共20位;获得绿能星·特等奖有13个;获得·绿能星一等奖有54个;获得绿能星·优秀奖28个。
5月12日下午,“2023能源产业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名单正式发布。100个案例主要由“尖端技术10个、示范工程项目17个、乡村振兴项目4个、绿色智慧矿山5个、数字化解决方案5个、金融服务软件4个、综合能源服务4个、新兴技术11个、品牌建设11个、品牌故事18个、品牌文化5个、一带一路6个”构成。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与传播工作部主任韩文科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能源研究会于2023年3月初正式向能源行业免费公开征集,截止到4月15日,共收到案例500余个。最终遴选出的100个典型案例,旨在塑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产业品牌集群榜,向世界展示我国建设能源强国的实力和优势。
能源品牌宣传周活动持续7天,全面展出了能源产业转型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展出了各能源企业品牌建设的硕果。以“时代机遇 品牌征程”为主题,能源品牌宣传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联合主办,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四川省能源协会、北京韬能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