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数字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23年初《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将数字安全屏障、数字技术创新并列为强化数字中国“两大能力”,彰显了数字安全对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作用。5 月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以“数字安全@数字中国”为主题的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原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围绕“数字安全赋能数字中国”开展百余场专题报告,输出数字中国安全建设前沿经验,为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守护数字中国建设成果、筑牢中国的数字安全屏障建言献策。同时,发布了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新十年规划、《2023数字安全能力洞察报告》,举行了“网络安全标准化人才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亚运赛事网络安全保护联合启动仪式、数据安全自律倡议签署仪式。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是一场从消费到生产,从生活方式到生产方式、就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在内的巨大变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当前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加快实现由传统实体经济向数字化实体经济的转型,应当明确发展实体经济并非简单回到传统的实体经济,不是仅重视发展物质形态生产,不是把所谓的“硬科技”与“软科技”对立起来。
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表示,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建立高远、平远、深远的数字安全观,厘清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要素的关系,构建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基础设施,与数字生态共绘数字中国时代的“富春山居图”,共建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构筑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我国数字经济或将更上一层楼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将开启人类数字文明的新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认为,在全球数字融合的大背景下,数据资源已成为国家战略级资源,平衡数据要素流动与隐私保护的冲突,需要采用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程序动、分享价值不分享数据四个核心方法,通过模型加工场这一只分享价值的可信平台,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当数据上升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赋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刘世锦分析,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分布于零售批发、社交媒体的领域,以面向个体为主或者说集中于产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到达消费者的领域,下一步重点要逐步转向产品的生产过程。“如果说消费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是序幕的话,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戏,也才能实质性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刘世锦说。
随着数字中国顶层设计的发布,我国数字经济或将更上一层楼。范渊认为,数字生态的理念是由“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能力更强”的集成到“共生、共荣、共同赋能”的被集成,低代码及数字孪生引擎—性能、效率兼顾,助力各级生态提质、增效、降本。
刘世锦强调,我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总体上仍处在拓展上升阶段,在顶层设计指方向、划底线的基础上,对数据流通和利用的市场组织形式、监管模式与法律制度,要留出较大的“试错”演化空间。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期,必须抓住用好这一机遇期,坚持“用”字当头,平衡和处理好数据产权保护、安全与利用的关系。一是坚持用足用好各类数据资源、加快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的目标导向。二是在数据产权保护和安全上守住底线、放活渠道,注重运用隐私计算等新技术解决数据利用和安全的“两难”问题。三是在数字治理与管理机制上允许鼓励地方和企业积极探索。
性能、效率兼顾,助力各级生态提质、增效、降本。
《2023数字安全能力洞察报告》显示,我国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不断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支撑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在创新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
数字安全形势较过往发生了重大变化
产业数字化已经深入各行各业,数字化的安全威胁也从虚拟世界延伸到现实世界,影响国家、国防、经济、社会乃至人身安全。《2023数字安全能力洞察报告》指出,随着数据上升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流通和使用给国家机密、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带来安全风险,需要重点保护。目前,数据的监管特别是跨境数据流动的管理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不少国家纷纷出台数据管理条例,但是监管的技术支撑手段不足。
数字安全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比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拥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和应用场景,从而保障全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的安全。当前背景下,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化、体系化布局,带来了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为数字安全产业赋予多重驱动力,安全理念、安全体系、安全技术亟待变革,直面数字安全的新威胁、新变化、新挑战。《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对于实现数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政治意义、战略意义和科学意义。
事实上,数字安全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未知大于已知的数字世界,数字安全形势较过往发生了重大变化,防御理念、防御体系、防御技术都亟待变革。范渊认为,目前,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治理已经进入深水区,聚焦重要场景—数据分类分级要下“笨功夫”。因此,构筑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的三个方面:一是全栈@全栈可信的基础设施。二是软件安全和软件供应链安全。三是可信机密计算软硬件环境。
根据《2023数字安全能力洞察报告》判断,我国未来数据安全是原生性的数据安全防护与数据安全监管合规评估“双轮”驱动,从过去单点、边界式的防护向数据安全治理发展。一是“强自身”与“强组织”双轮驱动,构建安全新模式。二是“融合”与“协同”的安全构架,促进安全能力升华。三是全链路阶梯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数字时代核心要素。四是数字时代的数据安全不再是“摞积木”。五是“交钥匙”的安全运营是数字时代安全新解法。六是加快产学研协作共建数字安全生态。
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由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指导,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杭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安恒信息共同承办。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