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探访中国食品名城——深入调研漯河行”活动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举办。记者采访团来到漯河食品企业、实验室、生产车间,观察漯河迅猛发展的食品产业。
漯河位于河南中部,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具有食品产业集中度高、体量大、名企多的特点,其食品产业总规模占河南省全省的1/5、全国的1/50,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检验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的全食品产业链条。
创新引领 培育食品名企
近年来,漯河市践行“大食物观”,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在未来食品、健康休闲食品等产业上抢滩布局、创新引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助力培育出一批代表性企业,如位于漯河市郾城区的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漯河微康生物),是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专业专注益生菌菌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发酵食品菌种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食品、乳制品、保健食品、精准医学、日化用品、农业微生态等领域提供益生菌菌粉、发酵食品菌种、益生菌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自2018年进驻漯河以来,微康生物依托领先技术和漯河食品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名企多的优势,通过“益生菌+食品”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铆合,更好为食品企业赋能,其生产的益生菌菌粉已运用到双汇、南街村、三剑客、恒达等企业的产品中。“不少食品企业起初对益生菌的附加值并不了解,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产品中添加益生菌后,新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漯河微康生物副总经理赵笑天介绍道,“益生菌+食品”更好服务了食品企业发展,推进了漯河食品产业优势更优、优势长优。目前,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目前在漯河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益生菌单体生产工厂,产品不仅出口欧美,也直接推动了当地食品的升级换代。”
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植物提取天然色素的企业。在企业展厅,装着各种植物提取色素的玻璃瓶一字排开,五彩斑斓。“我们从辣椒、栀子、姜黄等农产品中,研发提取涵盖天然色素的全色系产品,产品涵盖天然食用色素、功能性原料、天然抗氧化剂、天然防腐剂、医药中间体、保健品等11个大类、46个品种,其中栀子黄、姜黄产量及销售全国第一,辣椒红全国第五,市场遍布全国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总监许恒介绍道。
农食融合 发挥核心优势
近年来,漯河市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推进农业生产融入食品产业生态,走出了一条集群协同的农食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三链同构”实现食品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做法入选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2022年9月底,漯河市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生产车间内磨粉机轰鸣作响,成品仓库内机器人自动码垛,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一体化作业……走进位于舞阳县莲花镇的舞莲面粉公司,智能高效的生产线上下紧密衔接,面粉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一粒麦子经过清洗、筛选、磨粉等50多道工序,才能制成面粉。我们通过经过技术改革,车间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小麦从出仓到加工成粉,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无尘智能化全封闭。”舞莲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帅介绍,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食品企业定制化需求,2021年公司大力实施技改项目,从源头上把好关口,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发挥紧邻舞阳县泥河洼1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的优势,通过小麦产业化联合体,与粮食仓储企业、合作社等合作,实现了优质专用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既从源头上保证了小麦品质、面粉质量,又带动了农户增收。
据了解,为推进“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该市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农科院和育种专家等深度合作,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围绕提高农业生产与食品产业适配性建基地、育园区,2022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223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126万亩,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
科技赋能 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漯河市锚定河南省委“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超常规、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创新发展,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创新平台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课题攻关等方面综合发力,大力度实施创新“十大工程”。主动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需求,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加快实现“最强大脑”聚沙澧,打造食品创新的“发动机”。
“中原食品实验室汇聚了11名院士,组建了由29名国家杰青或长江学者领衔的13个科研团队,入驻科研骨干189名,构建了‘实验室+研究院+中试基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六位一体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运营以来已为双汇、中大生物、卫龙、伊利等近200家知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57次,突破关键技术16项,转化科技成果73项。”中原食品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创新成果赋能项目建设——由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牵头,联合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龙头企业共同建立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是河南省首批8个省级中试基地之一。目前,已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教授、万人计划张春晖为首席科学家的8个一流研发团队,建设了功能食品、肉制品、休闲食品等16条中试生产线,先后为双汇发展、卫龙食品、南街村集团、三剑客等省内外196家食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服务357次,中试服务产品上市294个,实现技术服务收入2.98亿元,直接增加企业销售收入113.5亿元。
2022年,漯河市年粮食产量190.7万吨、仓容470万吨、加工转化600万吨、物流转运100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5:1。如今,漯河食品产业生态实现系统性重塑、内涵式提升,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形成了以双汇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卫龙、南街村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统一等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食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其中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位居全国前列。(汪黄任)
编辑:汪黄任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