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2023年3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0.5%,首次超过一半。
报告预计,今年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比上年四季度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增速稳中有升。一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合计用电量1.7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3月用电量增速比前两个月回升较多,一方面有上年同期部分地区疫情形成的低基数因素;另一方面是受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拉动。
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用电量1.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分月份看,1-2月、3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9%和6.4%。一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分大类看,四大高载能行业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建材行业用电量扭转了上年以来的持续负增长态势,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7%和7.5%。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4.0%。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8%,电力建设投资保持高位拉动行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超过5%。消费品制造业一季度用电量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年四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3.5%)、食品制造业(2.7%)、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2.2%)3个行业用电量为正增长。其他制造业行业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5.2%,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4%。
报告显示,第三产业用电量3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一季度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增速回升1.0个百分点。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拉动一季度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3.0%。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900万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366万千瓦。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同比增长9.1%。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电力投资同比增长34.6%,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90.2%。一季度,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1932亿元,同比增长34.6%。分类型看,电源完成投资1264亿元,同比增长55.2%,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1140亿元,同比增长62.8%,占电源投资的比重达到90.2%。太阳能发电、核电、风电、火电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77.6%、53.5%、15.0%和3.7%;水电投资同比下降7.8%,主要是常规水电投资减少,抽水蓄能投资同比增长21.3%。电网完成投资668亿元,同比增长7.5%。
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上升至50.5%。一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900万千瓦,同比多投产2726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5166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87.6%。截至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0.5%,首次超过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水电4.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4699万千瓦;核电5676万千瓦;并网风电3.76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45亿千瓦、海上风电3089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3亿千瓦。火电13.4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1.1%,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其中煤电11.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3.0%,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
三是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9%,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保持在六成。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和4.4%。全口径并网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4.5%。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9%,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3.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0.8%,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1.0%,同比降低1.8个百分点。
“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在来水明显偏枯时可以较好地弥补水电出力的下降,充分发挥兜底保供作用。”中电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是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分别提高61、17、3小时。一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868小时,同比降低31小时。
五是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24.3%,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13.5%。一季度,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5610千米,同比减少1807千米;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4273万千伏安,同比减少1668万千伏安。
六是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6.8%。一季度,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13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2.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06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宏观经济及气候等均是影响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方面。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是5%左右,2023年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将促进电力消费需求增长。
受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报告预计,今年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拉动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报告认为,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带动下,2023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甚至超过2.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28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4.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2.5%左右。其中,水电4.2亿千瓦、风电4.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4.9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
报告认为,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夏季(6月至8月)西南地区东部及华中中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庆东部、四川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将会对当地电力供应以及电力外送产生影响。此外,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电力消费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报告显示,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二季度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