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是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主战场。
从中国境内动力电池供给情况看,社会化、多元化竞争特征异常明显,企业经营成本和技术创新压力陡增,充分的市场竞争与生产的高速扩张已令业内企业自由现金流能力出现分化,企业利润正在快速结构化两极化。而放眼全球市场进行观察,其竞争更为激烈。
面对上述诸多挑战,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即将走向何方?放眼未来,我们又该如何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经济走向何方?
综合分析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政策、市场形势以及国内主要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
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欧美产业政策引导并驱动的。
短期看,美国对本土市场和资源的保护政策,对所有在中国开展动力电池原料采掘加工企业有利,但对中资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不利。
长期看,美国奉行上述竞争策略,可能会损害中国新能源汽车业、动力电池业、稀有金属采掘加工业的健康均衡发展,恐会消耗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潜能,削弱中国经济的战略资源储备实力。
(一)宏观趋势
1.补贴退出政策和资源保护政策已露端倪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球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已初步具备市场化运行的基本条件。未来,各国产业扶持政策或陆续退出,由市场主导的全球化竞争或成焦点,锂资源开发限制保护政策或将出台。
2.技术创新将助推或分裂市场集中度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领域,技术创新将主导利润分配和产业变革速度。在产业扶持政策完全退出后,市场利润将加速向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头部企业聚集,产业集中度或被现有技术路线的巨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或被全新技术路线的企业巨头分裂。
3.氢能源是超经济问题氢能源是二次能源,社会经济成本较大,现有的开发模式主要受世界褐煤资源分布与核技术力量博弈的限制。
未来,国际产经政策博弈对氢能源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政治经济的战略布局、国际核技术力量布局等超经济因素制约;国际资本必须借助这些超经济因素评估投资效益。
(二)中观趋势
1.产业利润拉弗曲线曲率较大动力电池产业目前的利润拉弗曲线曲率较大。
具备创新能力和规模经济能力的头部企业,在原材料价格谈判能力和技术迭代创新方面的能力较强,中期内应能获得较高利润空间;而不具备上述优势的企业,或将面临资本重组挑战。
2.社会化竞争拉低了产业平均利润社会化竞争的加剧,将使动力电池产业利润拉弗曲线的曲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小。这必将对企业提出更新的技术创新路线需求、技术加速迭代的需求,否则产业内所有企业将面临产业利润拉弗曲线的头部拐点困境。
3.产业技术竞争存在三大挑战具体而言,未来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创新将面临以下三类挑战:其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技术的创新挑战;其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规模化的挑战;其三,国家间氢能源经济战略和国际布局的挑战。
4.成本决战决定钠锂均衡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规模化或是资本投资的最佳突破口。其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和速度将为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生存发展空间直接带来挑战。
在不考虑资源保护政策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经济与钠离子电池经济的技术路线问题,关键在于经营成本博弈均衡问题。
(三)微观趋势
1.锂电头部企业以量换价势成必然随着竞争主体的多元化,自由竞争力度加大,锂离子电池头部企业,必须通过持续升级锂电池能量密度技术,同时还须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广泛实施以量换价策略,以此维持本企业利润拉弗曲线的较大曲率,对冲其他技术路线同行的同业竞争冲击。
2.锂电腰尾部企业或面临困境若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腰部企业、尾部企业不能自主创新研发出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或者不能尽快发展出规模经济能力,其企业利润拉弗曲线势必出现扁平化趋势。这种情况下,会有大量跟随类企业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进入利润拉弗曲线对称轴右侧,开启主业利润的衰退之旅。
二、未来如何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稀有金属采掘加工业,应规避境内外资本进行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所导致的潜在伤害,应鼓励资本重组、资源和市场聚合,尤其应该鼓励具备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创新发展,降低产业经济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应统筹考虑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利益、中期产业协同发展的潜在利益、短期企业经营及民生福祉的现实利益。
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应高度关注动力电池国际竞争政策走向、资本投资趋向、市场竞争动向,相时而动,因地制宜,制定出有利于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招商政策。
为此,报告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研究国内外形势引导产业升级国家、地方、企业应广泛深入研究美国牵头在稀缺资源保护、市场保护、贸易竞争等方面发起的非对称性竞争政策趋势,适当规避或限制旧技术路线项目的重复建设与过度竞争,引导产业资本向未来技术路线迁徙。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助推技术创新国家及地方政府,配合招商引资政策的落地,还应制定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落地发展的政策,充实提升产业人才库,营造技术牵引产业的创新环境。
(三)成立专家组甄别自主创新项目为助推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在规划动力电池招商引资项目时,应设立技术创新门限标准,成立技术评估专家组,对拟落地项目进行技术路线甄别,并对其产业化的技术成本和竞争策略进行论证,优先引进技术先进、环境友好、成本合理、全球竞争力强且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朝阳项目。
(四)用财政引导产业资源优化聚合各国动力电池产业补贴政策完全退出后,现有锂离子电池项目净利润指标数值或普遍下滑。目前扣非净利润与主业营收比值为负的部分企业,尤其是其中自由现金流为负的企业,可能会出现经营困境。地方政府或园区可实事求是地考察相关企业的资产质量和创新技术潜能,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可利用财政杠杆,引导金融资本介入,联合开展产业资本的并购重组,也可引导动力电池上下游优势资本介入,推动产业链资源组合及市场聚合,维护产业健康生态。
(五)优先助推优质氢钠类项目上马对企业所提的国际氢燃料电池项目进行招商时,应重点考察其国际化布局策略、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影响能力、法律权益的国际保障能力等。对于计划在国内建设的项目,尤其须从环境效应、双碳目标、经济成本等角度,对其原料产地、核能供给计划进行甄别论证。相比之下,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可优先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规模化项目投资落地。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内容摘要(上)见本报4月25日7版。报告执笔人:裴金钢)(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