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发展大会4月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以“突破核心技术、赋能实体经济”为主题,分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展示新作为”“开辟新格局共创新未来”三个单元,分别从新型工业化发展、传统软件企业转型和新兴技术突破三个维度全面展现软件产业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6%。去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突破了1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2%,增速高于我国GDP的增速8.2个百分点,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持续领跑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遵循“应用牵引、创新驱动、生态培育”的产业发展规律,务实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进军表示,中国电子主导成立了中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源根社区Open麒麟。目前社区累计签署企业超180家,个人开发者2500人,来自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的社区用户建设了59个SID,并已发布四个阶段性版本。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信息师王继业分享了《能源电力行业数字技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他认为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到能源链路的生产、经营、决策,可以提升电网可观测、可描述,可控制,让全场景变得透明化。通过重塑电力系统创新边界,可最终构成新型电力系统,同时为新型能源奠定电力基础。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李德仁发表《珞珈三号01星———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遥感卫星》主旨报告。他讲到,万物互联时代要抓紧建设软件定义的通导遥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PNTRC)系统。基于天地云、在轨处理和人工智能,可构建空天互联网的对地观测脑。珞珈三号作为天地互联网上的第一颗多模智能光学遥感卫星,将实现卫星遥感从B2B、B2G到B2C。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从农村数字化现状,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对农业农村数字化经济做了深入阐释。目前,预测到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1.26万亿,2035年7.8万亿,2050年24万亿。其中,农村电商规模可达4千多亿。
此外,华为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姜涛、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锡民、中冶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兼CTO李强、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通软总经理魏代森、超图集团首席品牌官刘宏恺、上海宝信软件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曲道奎、飞算科技首席科学家陈定玮等企业代表分享产业观点和发展成果。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秘书长邢薇薇、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何杰、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国权、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熊辉、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震宁等围绕主题“未来软件发展的方向”展开对话交流。
在大会现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分别与唐山高新区、沈阳高新区、沈阳国际软件园签署合作协议;深圳、苏州、宁波、如皋、沈阳、秦皇岛、怀来等地在会议期间召开招商推介会。唐山高新区与中软国际、东华软件、中科星图、深信服、航星永志、永中软件、维纳云、明源云等8家行业龙头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唐山市人民政府一级巡视员庞秋原表示,唐山正加快由工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政府令,实施了“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投资承诺制”“凤凰英才4.0”等改革措施,出台了“1+18”一揽子惠企政策。下一步,唐山高新区将与中国软协统筹唐山市软件产业,做大产业规模,为传统优势产业赋智赋能。
本届大会得到国内外众多合作伙伴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日本信息服务协会和日本软件协会特地为大会发来贺信,Broadcom、VMware亚太区和中国区高管作为国际企业代表特邀出席大会现场。来自央国企、地方政府产业主管单位、专业园区、全国各地软协组织、千余家企业、几十家媒体等超过1500名嘉宾和观众参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席,介绍了本届软发会三大创新点,一是圈子更大。大幅增加行业用户、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比例,让软件企业展现新成果、新思想、新创业,全面展现给真正需要的行业用户,构建产需合作、政企合作的产业平台。二是视野更高。突出国际化,强调发展观,强势引入国际企业,丰富国际元素,聚焦全球视角,推进国内外产业交流和合作,搭建中外互动产业互动的国际交流平台。三是内容更广。增加地方招商会、成果发布会、产业对话、科技展览等多元化因素,增加体验感,打造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行业展示平台。(郑大海文/图)(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