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和船舶工业为宏观经济恢复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发表时间:2023-04-21 10:45
分享到:
  2023年以来,我国汽车整体市场虽然较为低迷,但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3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4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和扩大国内需求媒体记者的提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介绍说,2022年,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地方出台增加限购城市汽车牌照指标、发放购车补贴等促消费措施,多措并举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年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为宏观经济恢复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着力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稳定汽车消费、扩大内需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抓好现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完善“双积分”管理办法,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同时,指导地方政府在制定促消费政策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持续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中法两国近日签订了合作协议,创下了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纪录。2023年1-3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917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陶青认为,总体来看,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攀升,产业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大特点。一是稳中向好。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为世界第一。2022年,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量居全球第一。二是稳中求进。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全球共交付了6艘24000TEU级集装箱船,全部都由中国船厂建造;我国船企抓住汽车运输船市场回升的有利时机,包揽了2023年一季度全球24艘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此外,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工程进展顺利,总体进度已达91%,正在全面调试和内装完工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实现交付。三是稳中提质。船舶订单质量明显提升,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1—3月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结构优化,修载比达到0.485,处于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以来,我国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约50%2023年中国船舶集团和法国达飞集团签署的系列绿色低碳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作协议,包括12艘15000箱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和4艘230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10亿元人民币。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