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中法两国近日签订了合作协议,创下了我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纪录。2023年1-3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917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陶青认为,总体来看,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攀升,产业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三大特点。一是稳中向好。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为世界第一。2022年,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量居全球第一。二是稳中求进。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全球共交付了6艘24000TEU级集装箱船,全部都由中国船厂建造;我国船企抓住汽车运输船市场回升的有利时机,包揽了2023年一季度全球24艘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此外,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工程进展顺利,总体进度已达91%,正在全面调试和内装完工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实现交付。三是稳中提质。船舶订单质量明显提升,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1—3月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结构优化,修载比达到0.485,处于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以来,我国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约50%,2023年中国船舶集团和法国达飞集团签署的系列绿色低碳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作协议,包括12艘15000箱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和4艘230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10亿元人民币。(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