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4月13日19:30,第十一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现场,由漯河市豫剧团创排的沙河调新编的历史剧《郾城大捷》作为武汉市人民政府特邀剧目参加。演出现场,火爆的开打场面让观众叫好不断,演员们的唱、念、做、打获得了众多好评,观众沉浸在“精忠报国”的剧情中无法自拔。时隔两年,漯河市豫剧团《郾城大捷》再一次唱响武汉,许多观众表示,这次演出弥补了2021年中国戏剧节上因电力故障而导致没看完的最后十几分钟的遗憾。
《郾城大捷》“文武兼备”。文以慷慨激昂的沙河调唱腔为主,突出豫剧沙河调特色;武以漯河市豫剧团强大的武打阵容为基础,凸显出气势恢宏的震撼场面。
全剧通过宋金之间发生在漯河郾城的一场著名战役,讲述了一个壮怀激烈的爱国故事,抒发了一腔气壮山河的家国情怀,咏唱了一曲英勇惨烈的慷慨悲歌。该剧曾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曾获河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第十五届戏剧大赛文华大奖,第九届黄河戏剧节最佳剧目奖(榜首)。
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竖起大拇指。“我是漯河团的忠实戏迷,特别喜欢这部戏,你们下乡演的时候我看过好几场。今天刷抖音才知道在武汉演出,我赶紧买了高铁票过来了。这一趟,值!”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戏迷说到。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孟学生说:“我是山东的,从小耳濡目染喜欢豫剧。很早以前就在网上看到漯河豫剧团在外地演出的盛况,非常向往到现场看看,感受一下热烈的氛围。”
“我太喜欢这部戏了,这种家国情怀令我感动。”“岳飞那段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的哼唱都把我唱感动了”武汉大学的两位00后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我们看戏前专门了解了沙河调,沙河调很有特色,我很喜欢《黄鹤楼》,希望以后你们能带更多沙河调剧目来武汉。”
《郾城大捷》是漯河豫剧团倾全团之力,排新戏、推新人、出精品、展形象的一部力作,是近年来中原地区少有的一部文武俱精彩的大戏!梨园行历来有“全梁上坝”的讲究,即遇到重大演出全体行当演员都要参与。《郾城大捷》在武汉的这次演出出动了漯河豫剧团演职人员130余人,很好的体现了漯河豫剧团“石榴籽”精神!该剧由漯河团近些年培养的青年拔尖人才池广平、刘燕玲、李金慧、尹茂攀担纲主演,国家一级、二级演员李宝纪、李金环、陈首凯、王世华、
李建中、时金和等甘当绿叶;编导音美一流的创作团队和漯河市豫剧团强大的演出团队勠力同心联袂合作,为观众呈现了一台浓墨重彩、如诗如画、可歌可泣、唱念做打俱佳的一部文武大戏!
漯河市豫剧团为何爆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漯河市豫剧团之所以走一处火一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2008年,团长宋德甲就招收了一批学员,为剧团注入了新生力量;2019年又联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沙河调特色班,不少优秀学员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团内工作。10余年来,漯河市豫剧团不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在人才培养、剧团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骄人业绩,得到了群众们的认可。
传承有序,托举英才。从《郾城大捷》演出表中就能看出主演大都是三级、四级演员,而配角却是一级、二级演员,尤其是李建中、时金和其他两位艺术家,甘当绿叶,在剧中扮演仅有几句台词的群众演员。这些艺术家为豫剧事业发展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院团管理没有论资排辈的这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思想令人钦敬。
扎根人民,演出精品。宋德甲团长曾说“剧团要靠演出求生存、谋发展,要多演老百姓喜欢的剧目。”老百姓其实才是最懂戏的,哪个团的戏好,台下观众的数量就是最好的回答。漯河市豫剧团演员、演奏员无论是在乡下麦田还是城市剧场,都是用心、用情、用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演奏好每一个音符。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杨昆龙 张盼盼 王鹏亮)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张永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