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规模大幅拓展、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日益改善,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激发市场活力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有关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认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亿万经营主体。“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尤为重要。”罗文强调。
更大力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罗文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贴近市场、贴近经营主体的优势,进一步优化监管理念、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思路举措,更大力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筑牢坚实基础。一是深化改革激活力。一方面,要完善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构建统一规范、公正透明的监管规则,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便利;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通过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二是公平竞争强活力。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普惠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规范监管和推动发展并重,切实当好公平竞争制度的建设者、市场公平竞争的保护者、消费者利益的维护者、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护卫者,依法查处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法治监管保活力。激发市场活力,还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化手段,把监管执法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企业的可预期性;进一步把握好执法尺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以公平公正监管增强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统筹“法理情”、把握“时度效”,让监管执法既彰显力度又不失温度。
四是惠企助企增活力。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活力最集中的体现。市场监管部门以更大力度完善和落实助企帮扶措施,设身处地为企业出实招、解难题;更好地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加大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力度;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等行动,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治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是规范秩序促活力。营造激发市场活力的“软环境”,离不开规范市场秩序的“硬手段”。对于价格欺诈、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破坏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坚决打击、决不手软。特别是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以良好的市场秩序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助力打造更多的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而建设质量强国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罗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状况持续好转,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贯彻落实。一是夯实“一个基础”。其中基础就是指质量基础设施,具体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质量基础设施是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性支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加快推进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优化政府和市场标准供给结构;健全质量认证制度,提升综合检验检测能力。要遴选建设一批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更好释放服务效能。
二是开展“两个行动”。“两个行动”就是指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在产品质量方面,聚焦食品、药品等重点品类,以及老年人、学生、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在服务质量方面,重点是加强生活性服务质量监管,瞄准突出问题,一个一个行业去抓,进一步改善消费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
三是实施“三个工程”。面向区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实施区域质量发展示范工程,探索建设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创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面向产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实施产业链质量提升工程,协同推进质量共性技术攻关,加快产业体系质量升级,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增强产业竞争力。面向企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实施中国品牌建设工程,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助力打造更多的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罗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鼓励、支持、引导下,我国个体工商户实现蓬勃发展,从2013年的4000多万户增长到目前的1.16亿户,在吸纳和稳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个体工商户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从事经营活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下,个体工商户生存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需要倍加呵护的一类经营主体。
在实际工作当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直坚持规范监管和促进发展并重,通过执法不断优化平台经济领域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激发平台企业和平台内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帮扶支持力度,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一是落实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要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在社保、税费等方面积极研究支持政策,继续办好“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活动,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二是实施好分型分类培育试点。要针对个体工商户“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三种不同类型以及“名特优新”四个不同类别,实施有针对性地培育和科学精准帮扶。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监测分析,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用好个体工商户服务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共享,整合各方资源,为广大个体工商户提供创业培训、招聘用工、法律政策等各项信息服务,扩大政策知晓度和惠及面,帮助广大个体工商户更好发挥优势、融入市场。四是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要探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将党建工作融入监管服务全过程,尤其是要推动市场监管所党建工作指导站应建尽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