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最近两年,我国出现了区域性能源供应不平衡情况,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介绍,一直以来,国家能源局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安全和电力保供重要工作部署,会同地方和企业扎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特别是2022年有效应对了夏季高温干旱灾害和来水极度偏枯的挑战,预计2023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2022年有较大增长。
据研判,2023年我国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梁昌新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统筹协调,全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做好电力供需形势常态化的监测工作,迎峰度夏期间,按照“一省一策”抓好电力保供工作。汛前继续密切监测云南、贵州等地的来水情况及供需形势,充分考虑汛期来水的不确定性,提早准备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二是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其中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持续优化区域主网架结构,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三是确保电煤充足供应。重点保障电煤供应的量、质和价。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建设煤矿手续的办理,推动已核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煤矿进一步优化工期安排,尽快投产达产。督促各省密切跟踪电煤长协保质保量签订和履约情况,积极做好督促落实和协调工作。四是全力做好机组稳发满发工作。督促发电企业落实电煤、燃气的稳定供应,保质保量签订电煤和燃气的中长协,并加大力度监管履约情况。督促发电企业强化生产运行和设备的运维管理,坚决服从调度指令,确保发电机组顶得上、发得出、稳得住。五是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督促地方引导社会支持、理解、参与需求侧响应,进一步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有效消解高峰时段压力,督促地方进一步优化有序用电方案并精准细化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一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进一步提升,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目前,省(区、市)市场化交易持续深化,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稳步推进,省间中长期交易常态化运行、省间现货交易长周期试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开展调电试运行。2022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已达全社会用电量的60%。二是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更加完善。中长期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全覆盖,山西等6个现货试点地区进入长周期不间断结算试运行。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超过60万家,煤电、气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序参与市场。市场机制发挥了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供应的作用。梁昌新说,下一步,以适应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导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一是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稳步推进省(区、市)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提升跨省跨区交易市场化程度,加强市场间衔接。二是加强电力交易品种间的衔接,持续完善中长期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现货市场建设。三是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新能源和新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相关机制。(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