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面向未来的中国质量”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日前在苏州举行。与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和质量工作者因为质量齐聚一堂,展示和交流质量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分享追求卓越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以质量取胜的成功之道。
“面向未来,要把质量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转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秉承先进的质量理念,依靠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中国质量协会会长贾福兴表示,要继续跟踪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先进的质量理念、模式和方法,探索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特点和规律,创建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案例库。
对于新时代的全面质量管理,国际知名质量专家狩野纪昭认为,在新的时代,新兴行业,以及企业的研发和营销部门、深加工部门等都要适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21世纪的质量管理
作为“魅力质量”模型的创始人,狩野纪昭在质量领域的贡献独树一帜。他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质量来生动阐释质量管理在新时代的应有之义。
“20世纪的质量为成本,而21世纪的质量为营销。”狩野纪昭表示,今天的优质质量,必须具有挑战性的高端产品计划,高明的构思,卓越的制造技术,有吸引力的造型,以及可靠质量的低价商品。
在他的眼中,为了提升质量竞争力,质量保证、生产运营、市场开拓、研发、采购以及物流等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同样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质量专家以及一线员工都要参与其中,共同履行质量承诺。
21世纪不仅是质量为营销的时代,还是大数据驱动的质量时代。质量大师爱德华·戴明说过,除了上帝,人和人必须用数据说话。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就是依靠大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来支持决策,而非直觉或个人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奚立峰列举了2mm工程和2μm工程的例子,来印证这是一个数据驱动质量的世纪。世界工程界泰斗吴贤铭教授将统计学观念方法应用到制造工程,最先提出了2mm工程,推动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重新应用统计质量控制。1998年以来,2mm工程在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汽车企业应用,从制造上溯设计、从合资推广到自主品牌,为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样地,2μm工程是指将衡量产品制造精度水平的连续改进指数从4μm降低到2μm,从而为解决复杂产品制造精度控制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系统方法(人的头发丝直径只有50~60μm)。
“2mm工程为提升车身质量提供了成套方法借鉴,未来将向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尺寸工程和内外饰底盘零部件等拓展;而2μm工程从制造精度—整机性能系统性影响出发,构建产品—工艺—装备—零部件桥梁,为提升发动机自主开发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奚立峰坦言。
先进质量管理的“中国化”
对标国际标杆,引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无疑是我国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中质协副秘书长、卓越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段一泓表示,201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约58.5%的企业实施了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8种质量管理方法,比2009年第一次调查时提高了21.6%;57.4%的企业认为这些质量管理方法“使用效果明显”。
然而,同为践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不同制造企业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例如,陕鼓尝试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制造业转型,而徐工集团则不断加强供应商管理。
2001年开始,陕鼓确立了从出售单一风机产品向出售个性化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这也是陕鼓寻求现代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谈及当时转型战略的初衷,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余平表示,从全球制造业发展历程来看,后工业时代欧美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企业纷纷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型,服务业收入所占比例达到甚至超过50%。GE服务业在总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的12%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市场的需求主流已不再是产品设备的购买,而是以核心产品为中心的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方案。”陈余平告诉记者,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从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已成为必然。
在企业战略转型的同时,势必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陕鼓动力的应对之策就是积极推进卓越绩效模式。据陈余平介绍,陕鼓动力当时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的卓越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并且在重新梳理公司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运营战略、营销战略、技术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11项职能战略。
事实证明,通过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助推企业转型,陕鼓动力实现了持续改进和提升。2013年,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88万元,是行业平均水平的近三倍;万元产值能耗为0.0088吨标煤,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去年服务和运营板块订货占总订货量的49%以上,实现了以核心设备为中心的“同心圆”放大。
与陕鼓动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相比,徐工的供应商管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公司蒋大为表示,为加强供应商管理,徐工每年按照供应商质量表现情况,制定供方审核计划,以促进供方质量提升;同时建立科学高效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奖优劣汰。不仅如此,徐工还搭建了集中采购招标平台,优化整合采购,徐工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还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公司特别注重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按照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思路,通过整合、优选、扶持等措施培育徐工的战略合作伙伴,进而建成不断创造价值且稳定发展的供应链体系。”蒋大为说。
展望未来,徐工将以全球化的视野,将采购系统延伸至世界范围,根据企业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
向质量时代进发
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先决条件。为把中国经济全面推向质量时代,贾福兴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是继续跟踪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先进的质量理念、模式和方法。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我国先后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ISO9000族标准、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以及精益管理等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这对我国企业和各类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要继续跟踪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先进的质量理念、模式和方法,继续提炼、传播我国企业的优秀实践和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对标学习。现阶段,我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还是少数,如果全国有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企业能够掌握并推行这种全球范围内推崇的质量管理模式,将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二是积极总结提炼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创新实践和方法,探索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特点和规律。技术无国界,管理有背景。在现阶段,要特别注意挖掘和培育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和有效方法。改革开放30年多年来,我国企业结合自身的经营环境、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状况,形成了一批独特的质量管理实践和方法,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质量协会连续三年选拔质量标杆,开展标杆交流学习活动,就是为了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创建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案例库,树立中国企业的质量标杆。
三是大力开展质量管理有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以标准引领企业有效应用先进质量理念和方法。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应用先进质量方法的积极性和普及率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方法应用的有效性还存在较大差距。要通过标准制定、宣传和贯彻,引导企业科学有效地应用先进质量方法,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提高应用的效果。
四是持续开展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改进质量提供依据。厘清现状是决策和改进的前提。中国质量协会分别于2009年、2013年两度开展了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发布了调查报告。实践证明,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决策,指导企业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同时还能促进社会关注质量,提升全民质量意识。
▲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对标国际标杆,引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无疑是我国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资料图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