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企业有生产就有销售,有销售就要开票。税务部门利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具有的时效性强、覆盖面广、颗粒度细等等的优势,能够及时、客观、较为全面地反映和比较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更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作出上述表示。
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好的开局。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变化情况显示,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逐月向好,而且在持续向好。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蔡自力介绍,1-3月份,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2%、增长0.1%、增长5.2%,呈现增幅由负转正、逐月回升的向好态势,反映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系列支持政策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加快转暖升温的良好态势。
“一季度,全国税务部门克服岁末年初疫情、2022年同期基数较高、2023年继续落实退税减税政策带来的减收影响,累计组织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46756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了良好开局。”蔡自力表示。
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较好开局
王军介绍,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可以用“六个逐步向好”做一些具体阐述。
一是经济运行态势逐步回升向好。3月份,国民经济473个中类行业、1382个小类行业中,分别有79.7%和75.8%行业实现了正增长,而1-2月份这个比例则是56%左右;4月1-5日,全国实现正增长的行业中类和小类占比分别提升至86.9%和82.3%,已经接近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二是经营主体逐步活跃向好。一季度,全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343.4万户,同比增长7.2%,较2022年全年加快8个百分点。其次,疫情时受到冲击、生产经营较为困难的经营主体活力恢复加快。3月份,全国领用发票、有收入申报的涉税经营主体户数较2月份、1月份分别增加了208万户、312万户。
三是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向好。3月份,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较2022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同比分别增长36.4%和12%。在PPI同比持续下降的形势下销售收入能有这样的增幅,实属难能可贵。同时,3月份制造业采购机器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3.5%,较2022年全年加快7.1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扩大生产和设备升级的意愿在不断增强、提升。
四是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向好。一季度,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回升较为明显,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较2022年全年分别加快22.7个、17.6个和6.5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商品零售平稳较快恢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较2022年全年加快了3.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住房消费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业1-2月份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3%,较2022年全年加快19.5个百分点;3月份增速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17.9%。
五是创新动能逐步增强向好。3月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6%,较2022年全年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增速更快一些,同比分别增长45.5%和19.8%。3月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4.1%,较2022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增长更快一些,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9.8%。
六是绿色发展逐步加力向好。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1%,风能、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同比增长21.8%,均保持较高增幅,且显著快于全国总体水平。特别是新能源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在2022年一季度大幅增长111.5%高基数上,2023年一季度仍然同比增长35.2%,保持了良好增势。
以税收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变化情况显示,在过去的15个月里,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基本上呈现了两个“V”字型,构成了一个“W”型。第一个“V”字型是2022年1-2月份6.6%较高增幅之后,增幅逐月回落到4月份最低点-7.4%,6月份又恢复到一个相对高点,增长7.5%。第二个“V”字型是2022年7月份开始又慢慢波动下滑至12月份,到达当年的一个次低点,但是第二个“V”字型号最低点-3.1%。王军认为,随着疫情防控较快的平稳转段,宏观经济政策显效。2023年以来,我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在逐步回升,从回升同比看,2023年一季度增长4.7%。更重要的是从环比看,较2022年四季度提升了6.2个百分点,而且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增幅提高,一路上行至2023年3月份,同比增长12.8%。同时,我国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信心在一步一步增强。3月份,全国企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4.1%,较1-2月份提高了12.8个百分点,4月1日-5日进一步提升至同比增长23.8%。企业前有较多的采购,意味着后就有较大的销售,加上2022年4月基数低,2023年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显效,可以肯定的是4月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幅比3月份还会高一些。4月1日-5日数据显示,企业销售收入增幅已经同比上升到了21.2%高点上。
王军强调,在看到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向好、逐月向好、下一步还会更好一些大态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亟待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及困难,全年5%左右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一定会实现,但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税务部门必须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把握好自己的工作方位,努力当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也努力当好纳税人、缴费人的服务生、宣传员和贴心人,更好地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各项税收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税收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持续强化税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建设。二是牢牢把握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三是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创造性执行效能。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税费优惠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2023年年初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财税等部门先后两批发布了延续和优化实施税费优惠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2万亿元,加上继续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预计全年可为经营主体减轻税费负担超1.8万亿元。总体上看,国家税费优惠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连续性,该延续的延续。如:延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一批实施效果好、社会期待高政策,及时稳定社会预期。二是突出精准性,该优化的优化。如:优化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所得税等一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纾困发展政策,突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三是突出制度性,该创新的创新。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且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进一步营造激励企业创新投入的良好税制环境。同时,对部分临时性安排、已经达到预期效果的政策到期之后有序退出,既促进税费政策体系的规范,又强化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税制基础。接下来,国家税务总局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四个方面把好事办好:一是加力落实好。二是跟进评估好。三是持续优化好。四是研究储备好。
国家税收支持民营企业和制造业
民营企业连年贡献着超过50%的税收收入,是保障国家财力的中坚力量。王军认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国家税务总局对民营企业的态度是“三个始终如一”。第一,在政策落实上,将始终如一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近五年,民营企业累计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8万亿元,占比约七成。特别是民营经济中的个体工商户,有80%在国家实施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后已不用缴税。今后,国家税务总局将一如既往地不折不扣积极参与和认真落实好惠及民营企业各项税费支持政策。
第二,在税费服务上,将始终如一对民营企业悉心有加。全国税务部门服务资源约有八成是向民营企业倾斜;现行税费服务系列措施约有八成是为服务好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制定的。税务总局在纳税服务司还专门增设了小微企业服务处,并且与全国工商联连续两年开展了助力小微企业“春雨润苗”专项行动,2023年国家税务总局还将再推出系列服务举措。
第三,在纾困解难上,将始终如一为民营企业不遗余力。五年来,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税务总局积极深化税银合作,以企业纳税信用相关信息作为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重要参考,共助力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246万笔,贷款金额达6.22万亿元;当前和今后针对民营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还有一些不畅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开发应用并将持续完善和强化“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平台及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拓宽供需对接渠道,促进民营企业“补链”和“强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系。蔡自力介绍说,国家税收支持制造业做优做强的力度相当大:一是税费减免规模最大。2018年以来制造业受益最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5万亿元,是减税降费规模最大的行业。二是税费负担降幅最大。减税降费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税费负担。税务总局监测的全国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显示,2022年制造业企业税费负担较2017年累计下降23.3%,其中装备制造业更是下降了29.5%,是税费负担降幅最大的行业。三是助力作用较为突出。在税费等系列支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稳中显进。税收数据显示,2018-2022年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9.4%,其中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3%,制造业采购智能、研发和节能设备金额年均增长13.5%。2022年,全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比202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好势头。
下一步,国家税务总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精准落实并持续优化完善税费支持政策,进一步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一是支持高端化。通过落实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制造业重点行业新购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支持政策,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升级。二是助力智能化。发挥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税收优惠等政策作用,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三是引导绿色化。实施好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资源综合利用等税费支持政策,鼓励制造企业降碳减污增绿,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税收减免有效激发了社会创新发展动能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税费支持政策不断拓展支持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创新全链条和各个环节更好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总会计师罗天舒表示,2018至2022年这五年,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减免金额年均增幅达到了28.8%,2022年全年减负规模达到了1.3万亿元,有效激发了社会创新发展动能,可以用税收大数据报三个方面情况:第一组数据,创新资金的投入更多了。2018-2022年,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年均增长25.1%,企业为了增强硬实力购进研发设备,为了增加软实力购进技术服务年均也分别增长了11.5%和18.3%;第二组数据,创新主体的活力更强了。五年间,高技术产业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年均增长了9.1%,在高技术企业设立条件比较高的情况下,这个增速仍然高于全部涉税经营主体平均增速;第三组数据,创新发展势头更好了。五年间,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1%,比全行业平均增速高出了5.5个百分点。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发挥好税收职能作用,继续在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既支持基础研究,又支持应用创新。落实落细企业投入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创新成果,也鼓励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二是既支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又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落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至100%这一制度性安排,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是既支持初创期企业轻装上阵,又支持成熟期企业发挥好科技攻关主力军的作用。落实好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平台及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初创企业更好成长。进一步实施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成熟期创新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四是既支持创新要素中“物”的积累,又支持创新要素中“人”的集聚。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支持企业设备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对企业科技人员取得的股权奖励以及高校院所研究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提高各个方面科研骨干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软实力”更好转化为“硬成果”。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