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俐君
数字中国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显然让数智化时代的底层逻辑变得格外清晰。
根据新近出台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既要打通信息“大动脉”,又要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要提升产业链价值,释放数据价值潜能。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壮大核心产业,推动“数实融合”,打造产业共赢的新生态。
这意味着真正的数智化企业,必须放下对“确定性”的执念,在锻造自身硬实力的同时,还要遵循自我导航、自我适应、自我学习、自我控制、自我进化的逻辑,寻求敏态和稳态的融合。与此相匹配,企业数智化服务的行业化趋势愈发凸显,释放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智化进入攻坚阶段的强烈信号。
步调一致的转弯
扎根行业,并以此为核心进行战略调整,成为数智化服务商心照不宣的路径选择。
今年年初,用友全面启动了以深化行业为核心的服务大型企业客户的业务组织模式,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组织升级。
破立之间,是一次异常艰难的转身。新的模式打破了用友铺陈30多年的“以地区为主,地区+行业”组织模式,升级为以行业为主、“行业+地区”的业务运行模式。在原有大型企业客户业务组织基础上,新组建了离散制造、消费品、流程制造、装备制造、能源、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现代服务、农牧等23个行业客户与解决方案事业部。
“中国大型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基本要素已经发生了重大迁移。以前更多追求由内部管理驱动的数智化。现阶段,外部环境的影响、市场需求侧的改变、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开始反向作用于企业,驱动他们由外而内开展数智化变革。这要求我们以变应变,围绕大型企业建立全球化的服务组织,对其核心业务做行业化的精准定位。”用友高端BG总裁何强认为,以行业化作支撑,同时遵循共享化和专业化,有助于用友专注于各领域业务在不同行业的深化应用,确保用友在新的赛程中加速奔跑。
的确,随着数智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不少企业早已完成了上硬件、上系统、上云的标准动作,各行业的数智化已经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各行业头部企业的组织架构都面临调整与迭代。深度数业融合,需要全新的打法。
此次升级的组织架构最核心的变化是对产业更加深入,使用友能够在更近的距离,更透彻地理解产业企业在业务、战略等不同层面的需求和痛点;能够与行业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共创,凸显从数字能力到数业能力的价值。
新型价值共创
围绕行业的组织调整背后,是一种商业逻辑的变化,也是产业发展领军者之间的一次默契携手。
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新范式,“数智企业”呈现出客户导向、生态共荣、员工能动、实时感知、数据驱动、智能运营六大特征。随着实践不断深入,这种特征不再只是一个务虚的概念,而是一步步沁入企业的基因。
从信息化到数智化,从上一代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到新一代数智商业创新平台,企业服务的产品结构与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台底座变得更加关键与多元,提供的服务向流程应用服务与数据应用服务相融合的结构转变,形态上也跃升为一体的平台化、生态化多元服务群。
尤其是对于行业属性强、组织规模巨大、业务场景复杂的头部企业而言,其数智化转型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大型央企数智化大变化的时期已经来了。以前我们往往是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给客户介绍什么东西,现在客户聊的全都是他对领先实践的追随,而不再是偏IT的东西。他们更关心用友有没有一个平台底座能够支撑企业3-5年或者5-10年的发展,能支撑企业持续不断进化。”何强表示,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从信息化阶段进入数智化的新阶段,企业软件的产品发展已从ERP(企业资源计划)走向BIP(商业创新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的核心价值从“流程优化,提高效率”跨入到“商业创新,重构发展力”。
因此,夯实轨道底座变得格外重要。遵循这一原则,以用友为代表的企业给出了全新的解题思路:舍弃“巨石型”系统,全面升维到“融合型”多元化企业服务群。以用友潜心推出的里程碑式产品“用友BIP3”为例,其以统一的数智底座为基础,覆盖多领域场景,提供超过465项创新服务,并在平台上超过万余的生态合作方,从而支持跨领域、一体化融合。具体来看,它让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得到了全新的应用,实现了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从流程驱动为主走向数据驱动为主、从支撑业务流程升级到能使企业产品与业务创新、组织与管理变革,从企业级应用突破到产业和社会级应用的跃升。
开放融合促进了生态共荣,数据的快速收集、分析、验证、复盘、迭代,不仅为客户创造了全新的价值,也让用友BIP的生态快速成长。秉承云中立原则,用友BIP可根据客户的需要,运行在阿里云、天翼云、华为云、腾讯云、企业自建IDC等不同云计算平台,并支撑便捷的跨云迁移,为企业营造开放、自主的数智化基础设施环境。此外,用友积极推进企业软件与云服务的信创化发展,深度参与信创生态建设,全栈适配中国电子PKS、中国电科、中科院及华为鲲鹏四大信创技术体系,使价值共创的真正落地成为可能。
数据显示,用友目前已有ISV伙伴近2500家,专业服务伙伴419家,开发者活跃数超过108万,并连接了全球2108家银行,成为了中国及全球众多行业领先企业数智化建设的首选平台,被重要央媒誉为企业数智化的“大国重器”。
长期专注持续创新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用友的底气源自多年来的专注与技术沉淀。
“我们一直在自己的行当里试错、探索,走在无人区。经历了不断的重构和创新,手里面还是有拿得出去的秘密武器,这些积累的能力和领先实践使得我们能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做好赋能者、支撑者,也逐渐有这个自信去承‘大国重器’皇冠之重。”用友BIP产品总监李惠苹坦言,前几年用友沉下心来搞创新,架构底层平台,搭建体系化、工程化,七年磨一剑,错过了很多细分赛道,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必然的选择。
通过组织调整提高整体业务的韧性,依托BIP构建过硬的数智平台,携手生态伙伴全面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这些举措助力用友在平台技术与应用架构、领域与行业应用、生态体系三个层面的全面突破。由于适应了企业数智化进入新阶段后消除“孤岛”、融合应用的迫切要求,用友客户数量骤增,诸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都将用友作为数智化转型的首选合作伙伴。
“‘用友BIP3’PaaS平台iuap平台,经过持续迭代,早已不是单一的技术平台,而是涵盖了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低代码开发平台、技术平台、连接集成平台的统一企业数智化底座。”李惠苹表示,它不但能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与业务的数字化、在线化、实时化,而且还能以智能化为引领,用大模型驱动业务创新。
据悉,未来用友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以用友BIP为核心产品和运营平台,通过方案、产品、领先实践三大核心资产,组织、人员、能力三大核心资源,为企业提供持续优化的咨询、系统实施、运营/运维三大核心服务,融合众多行业领先企业的成功实践,把更具普适性推广价值的数智化成果规模复制到千行百业。基于这一宏大目标,深耕行业成为挖掘增长点的必选途径。
深耕制造业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让世界意识到:工业和制造环节是中国比较优势最明显的地方之一。有专家甚至预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聚焦于中国独有的“尖峰制造”的模式,中国企业不仅会持续保有制造业的竞争力,甚至会向世界输出这样一种先进的管理经验———如何保证工厂既可以应对短时间内产能快速提升的挑战,又能够在日常的波谷保持高经济性的生产,完美实现波峰波谷兼顾,柔性敏捷一体。
在深耕行业的核心定位下,用友对于制造业的聚焦尤为明显,新增的23个行业中有近10个是制造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话,用友恰恰是赋能企业应对超快速度、超大规模、超级离散这“三超制造挑战”,实现“尖峰制造”能力的极佳选择之一。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制造企业对柔韧性、扩展性提出了全新要求,他希望未来在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系统的架构帮助他去支撑他整个业态的灵活配置,而不是流通代码解决面对外部的诉求。”用友高端BG数智平台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罗小江认为,助力企业柔韧生长是用友的特长之一。
多年来,伴随着制造业的重塑与变革,用友的战略也在持续调整与重建。据用友高端BG实施服务部总经理李建敏介绍,为了保证高价值的交付服务,用友在领先实践、敏捷交付、组织能力层面潜心钻研,实现了高端业务发展与交付能力发展的双轮驱动。其全新一代数智商业创新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智化服务。
华新丽华基于用友数智化底座全面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实践,显然为此提供了有力佐证。2022年底,华新丽华从最初的国际厂商转而选择与用友合作。华新丽华烟台不锈钢将运行了21年之久的SAP系统和MES停用下线,用友BIP正式上线。据了解,未来用友全域中台也将在华新丽华得到全面深入的应用,确保其在新时期引领同行业工业互联网化,成为传统冶金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标杆。
“华新丽华代表我们钢铁企业的全球领先实践。如果通过我们的奋斗,能借鉴最先进管理模式来管理我们的整个制造业,国内制造业的水平将提升一个大台阶”。对于潜心耕耘多年的用友而言,在自我蜕变中助推中国制造业的蜕变,是其变革的意义所在。(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