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4月1-2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在深圳市举行,共同研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副主任、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主任陈玉涛报告了《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
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上市公司经历了30年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22年9月30日,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81.44万亿元,总营收52.36万亿元,占GDP的60.2%。到2022年12月31日,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84.73万亿元,总市值比GDP为0.7。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指数》立足于引导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结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从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处的产业链供应链环节出发,以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安全性、韧性、可靠性、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解析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从而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该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供给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投资价值与市值,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反映近年来制造业领域上市公司的企业表现、行业水平,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分析国内重点区域上市公司的位置及特点,为产业集聚和企业培育提供参考与支撑。
截至2022年12月13日,境内上市公司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5066家,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3354家,占总数的66.2%,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增长10.8%。从上市年份来看,目前处于第四次上市高峰期。
数据显示,2019-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是 71.83、76.59、79.37,2021年同比增长3.6%。其中,供给能力提升0.5%,盈利能力提升2.5%,运营能力提升5.2%,创新能力提升1.1%,治理能力提升7.5%,只有投资价值与市值波动较大,同比下降了19.7%。
盈利分析:5066家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66.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4%;总资产达到了349.97万亿,同比增长9.1%;利润总额达到了6.95万亿,同比增加 19.2%。335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营收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9%,占整体上市公司营收的 36.5%。;资产为33.35万亿,同比增加15.8%;利润总额为2.13万亿,同比增加39.4%,增幅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运营分析:5066家上市公司人均营收达到了262.78万元/人,同比增长39.9%;人均利润为51.15万元/人,同比增长 19.1%;人均净利润为14.97万元/人,同比增加23.9%;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1.49次/年,同比增加了83.2%;存货周转率为 287.41次/年,同比增长82.3%。335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人均营收为155.17万元/人,较上年同比增加17.9%;人均利润为39.90万元/人,同比增加13.8%;人均净利润为13.39 万元/人,同比增加40.7%;应收帐款周转率为47.49次/年,同比提高了69.0%;存货周转率为8.19次/年,同比增长62.4%。
创新能力分析:研发投入与产出:人员、投入双增长,专利占比有所提升。研发人员超270万人,制造业人员占比超六成;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多个行业增幅较大;专利技术在资产中的占比稳步提升。
投资价值与市值:ROE有所回落,市值突破96万亿。净资产收益率有所回落。2021年,5066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2.65,较上一年的8.0有了大幅回落,同比下降66.9%,制造业净资产收益率为3.59,高于全部企业平均水平,同比下降61.1%。2021年,5066家上市企业总市值为96.27万亿,同比增加14.0%,制造业企业总市值为56.17万亿,同比增加22.6%。上市公司总市值与当年GDP比值为0.84,同比增加1.1%,制造业与GDP比值为0.49,同比增长8.7%。
公司治理:信披“良好”以上评级比例有所提升。2021年,交易所共计披露了4094家企业信用评级有2688家企业获得了“良好”的评级,占比为65.7%,有760家企业获得了“优秀”评级,占比为18.6%,两者合计84.2%(2020 年为 83.1%)。其中制造业来看,共有2168家企业披露了信用评级,有1767家被评为“良好”,占制造业企业的67.5%,有463家企业被评为“优秀”,占比为17.7%,两者合计占比为85.2%。
2021年境内上市企业的机构持股平均比例为35.79%,较上一年略有下降,制造业企业机构持股比例为33.24,较上一年提升了1.1%。
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质量向好发展。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是79.37,较前一年提升2.78。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供给能力与盈利能力相对出众,且制造业上市公司近三年表现稳定,整体质量更优。从2020-2021年同比增长情况分析,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与市值波动同比波动较大,而供给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波动最小,运营能力即劳动效率在2021年有较大好转。此外,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劳动效率、周转率、交易所信披评级、机构持股、投资收益方面可提升空间更大。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