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国汽智联”)共同举办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简称“汽车基础软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亦庄国汽智联太和桥基地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共分为汽车基础软件分会成立仪式、汽车基础软件分会2023年工作报告、《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2.0》行业研讨启动编制三个环节。
汽车基础软件分会主任委员倪光南院士,国汽智联执行总经理郑继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旭明,国汽智联副总经理、汽车基础软件分会秘书长张文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兼软件分会执行副秘书长尤强,以及来自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软件企业、芯片企业、行业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领军专家共计60余人出席会议。汽车基础软件分会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CAICV基础软件工作组基础上组建的分支机构,挂靠单位是国汽智联。
60余位行业领军专家齐聚北京
大会成立环节,国汽智联执行总经理郑继虎首先代表挂靠单位致欢迎词。他表示,自2019年获批复成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来,国汽智联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建成了22个实验室与1个试制中心,具备了完整的技术试验验证能力,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强调,当前汽车行业正共同面临“缺芯少魂”的问题,少魂的问题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与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共同需要解决的话题。汽车基础软件尤其是车用操作系统,应开展架构设计、核心技术攻关、标准建设、测试认证、生态重构、示范应用等六大任务,发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科研创新能力和整车企业资源的优势,与行业一道,做好车用操作系统的基础技术攻关,为提升我国汽车基础软件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做出贡献。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旭明为成立大会致辞,他表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汽车科技工作者之家,自成立至今已有60年,学会旨在通过科技进步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汽车强国建设。汽车基础软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灵魂,也是软件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支撑基础软件的转型升级、引领甚至领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会批准成立了汽车基础软件分会。他建议,分会应积极推进会员服务、技术交流活动、行业技术协作、标准制定等工作,加速中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建设。
倪光南院士与张旭明副秘书长共同为汽车基础软件分会成立揭牌,并由倪光南院士做主任委员发言。倪光南表示,汽车基础软件对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保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会一定要承担起汽车基础软件攻坚任务,将发展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基础软件需要芯片架构融合发展,近年来开源架构兴起,汽车基础软件应该关注RISC-V架构,持续加大投入和产业协同,如果研发出高质量的支持RISC-V的基础软件,就能在基础软件领域实现跟跑、并跑、甚至领跑。倪光南希望分会全体成员紧密团结,发挥技术、标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为构建基础创新产业生态、实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兼软件分会执行副秘书长尤强出席大会并发言。他指出,对于操作系统,首先要做好符合中国生态特征、适合中国开源社区和团体生态特点的顶层规划设计,同时在底层做好先进、科学、体系化的组织建设,确保参与其中的每一个组织和企业在各自层级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形成体系化的保障,确保行业向着一个目标协同发展。他表示,汽车工业协会与汽车工程学会将打破彼此界限,融合车用操作系统的建设工作,并按共同目标去携手推进,针对车用操作系统发展道路上的行业需求和建议,双方将开展更多的研讨与合作。
随后,倪光南院士与张旭明副秘书长共同为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处颁发聘书。
搭建技术交流平台
大会工作报告环节,张文杰秘书长汇报了汽车基础软件分会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及计划。分会定位跨领域、跨学科的汽车基础软件技术交流平台;以促进行业形成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助力核心技术的攻关研发,推动产业化落地为工作愿景;以“联合行业共同制定汽车基础软件的自主技术路线、共研中国方案的开放架构与技术标准、开源协同发展、推动汽车领域基础软件生态建设”为工作目标。
2023年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将通过搭建跨领域、跨多学科的技术交流平台,聚集和发挥行业企业、高校、机构的力量,推进“架构设计、核心技术攻关、标准建设、测试认证、生态建设、示范应用”六大任务,以开放开源的方式打造全球引领的车用操作系统技术及产品体系。
其中,分会将在2023年组织形成如下成果。架构设计方面,在《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1.0》行业共识基础上,启动参考架构2.0研究编制工作,形成面向服务、分层解耦、跨域共用,支持车路云协同的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架构;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依托CSAE-CCF-CICV联合实验室组织多家单位形成核心技术攻关,在内核开发、芯片适配、OS集成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计划于2023年6月在太和桥园区完成典型场景落地示范、年内获得整车验证订单,为车用操作系统量产开发体系和生态建设树立行业范式;标准建设方面,汽车基础软件分会依托汽标委车用操作系统标准专项组、ICV-2035操作系统工作组等国家标准制定组织,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机构开展标准联合研究,支撑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研制工作,并在2023年启动2项团体标准的立项工作。
启动编制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引
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副秘书长丛炜回顾了《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1.0》研究编写的背景和过程,张文杰介绍了《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2.0》研究的背景、思路与计划。电子科技大学罗蕾教授、中兴通讯汽车电子副总经理刘建业、华为车内软件架构标准首席周铮、斑马智行副总裁王恺、普华基础软件副总经理张晓先、黑芝麻智能高级副总裁曾代兵、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测评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王伟、上海大学教授李玉峰、杰发科技总经理助理胡小立、合众汽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野、中瓴智行首席战略官/首席科学家钟卫东、地平线车载操作系统生态总监程智锋等专家,围绕参考架构2.0编制提出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专家们认为,《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1.0》提出了“中国方案”计算基础平台架构,具有双解耦、跨域共用、中国特色信息安全和车云协同等特点,在国家产业战略规划、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已经形成共识。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L2+走向L3/L4的关键时期,智能网联汽车的场景、技术、架构、应用等面临诸多新的需求和挑战。建议在《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2.0》研究中,重点关注高算力硬件支持、内核重构优化、系统软件构建、功能软件丰富等方向,以及AI应用、功能安全及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及信息安全、工具链、测试评价体系等方面,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行业指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等行业机构,将积极协同各方委员及专家共同开展汽车基础软件技术研究,促进行业形成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联合行业共建“汽车基础软件+计算芯片”技术底座,形成行业一个声音、一个共识、一致行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的实施落地,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谱写全球化的新篇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