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福水,四月芳菲;八闽灵秀,因数而美。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7日-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4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举办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旨在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分享发展经验,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数字中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郭宁宁认为,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五个鲜明特点:一是数字国际元素浓厚丰富。二是数字技术创新精彩纷呈。三是数字平台功能优化提升。四是数字惠民服务便捷暖心。五是数字产业生态开放共赢。数字峰会本身就是汇聚全球力量助推数字中国建设的合作平台、交流平台,也是汇聚共享开放的平台。数字峰会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各方面的参与度,让峰会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体。第一,政府参与更加全面。第二,企业参与更为踊跃。第三,群众参与更有体验。第四,国际参与更加广泛。
郭宁宁强调,福建省将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峰会,让峰会走出会场、走进社会。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吴贤德介绍,2023年,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增了数字智造、数字人才、产业元宇宙三个新赛道,营造数字技术创新氛围,鼓励更多群体深度参与数字峰会。下一步,福州市将继续办好创新大赛,用好成果,推动建设“数字应用第一城”。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2022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世界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战略,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曹淑敏介绍,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实现了“物超人”,IPV6活跃用户超越7亿。二是初步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我国数据产量稳居世界第二,数据共享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有208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三是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我国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5.4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8万亿元。行业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7.2%,创历史新高。四是数字政务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在线服务指数保持全球领先,电子政务发展指数进入全球前列。“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跨省通办”,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五是数字文化提供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动能。我国文化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网络文化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媒体深度融合,网络文学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六是数字社会建设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启动,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健康加速发展,全国远程医疗服务超过2670万人次,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七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数字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深入推进。八是关键领域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国5G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积极进展。九是数字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夯实。《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出台,《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发布实施,网络安全的教育、技术、产业等加快发展。网络安全方面,2022年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的网络安全保障。十是数字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国网络法治体系基本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清朗”系列专项活动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有力维护网民的合法权益。十一是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凝聚广泛共识。我国倡导提出《二十国集团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达成《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正式成立了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等。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力促进了福州数字经济规模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经在福建福州举办了五届。近年来,福州市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致力发展数字经济。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共签约项目563个,总投4981.6亿元,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规模从2018年的28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超过6100亿元,占GDP比重从36%提高到现在的超过50%。吴贤德介绍,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为目标,通过应用大赛创新成果,让数字化成果更好造福于民。一是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二是城市治理更加智慧。他说,福州市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福州市重点打造以传输网、云平台、算力中心为主体的基础设施体系,传输网方面开通了海峡两岸直通光缆和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的直联点,建成5G基站近1.5万个,基本实现了光网城乡的全覆盖。云平台方面建成数字福建政务云和商务云,在建数字中心11个,标准基架数量超过了2.2万个。算力中心方面主要建成省级超算中心以及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以覆盖现在的东南沿海周边区域。
二是特色数字产业进一步壮大。福州市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打造软件信息、大数据、物联网、显示光电等五大产业基地,依托福州软件园持续做大软件产业,获评过“中国特色软件名城”。新型显示产业,引进了冠捷、京东方、恒美等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一条产业链。同时,高意、福晶、福光等企业在光通讯、激光、光学镜头等细分市场领域,都处于全球乃至全球的领先水平,光电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凸显。
三是创新引领数字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近几年,福州市依托数字峰会以及期间举办的创新大赛,引进了一批数字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平台。比如,福州市与院士团队合作打造的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创新实验室,落地了物联网开创实验室、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后,福州市引进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福建省分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接入了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的企业和标识数量,都处于全国前列,打造了10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传统纺织化纤产业通过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接入了600多家企业,打通了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焕发出新的活力。2022年,福州市纺织化纤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400亿,成为全市最大的一条产业链。
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宣传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主线,设置了“1+3+N”的系列活动。“1”就是论坛活动,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和分论坛。开幕式和主论坛拟请相关领导讲话,请主办单位和相关组织负责人致辞,请主宾省负责同志、权威院士专家、领军企业代表等嘉宾作报告,解读重大政策,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等重要报告,举办“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分论坛设置数据资源、数字政务、人工智能、数字治理等20个分论坛。“3”是指“两展一赛”,包括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数字产品博览会以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成果展将于4月26日-30日举行,持续5天。按照“2522”的框架,设置了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技术创新等11个板块,展示数字化最新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数字产品博览会将成果展示与供需对接相结合,紧贴群众生活,服务产业发展,打造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买全球 卖全球”数字产品交易和产品服务平台。数字中国创新大赛设置数字城市设计、数据开发、数字智造、网络数据安全等9个赛道,将在峰会期间举行总决赛。“N”是指系列特色活动,包括云生态大会、工业互联网生态大会、人工智能生态大会等由企业主办的特色活动,还有“闽江夜话”、“有福之州·对话未来”等福州市的特色对话活动以及数字经济重大项目签约活动,持续推动重点行业产业生态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编辑:李芊诺
责编:王棕宝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