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深入实施向海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区战略,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创新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厚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2年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获评广西工业投资先进区,上榜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区”名单。
创新企业全流程推进机制
实行提前谋划设计和招标。企业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与征地搬迁工作组保持密切沟通,在完成项目选址后,明确征地搬迁和供地时间,提前谋划开展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确保在拿地后第一时间具备开工条件。注重分块推进项目建设。围绕项目开工建设,优化厂区功能分区布置,划定不同地块分批交地时序,将耗时较多的构筑物优先布置在交地较快的地块上,采取“滚动建设”的方式,边征地边供地边建设,缩短项目建设工期。强化系统思维推动配套设施建设。以项目建成投产时间为节点,提前谋划梳理需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清单化”管理方式,逐个进行倒排工期,落实具体建设单位,确保配套项目提前建成投用。
▲铁山港区创新园区建设推进机制,采取一区多园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园区已形成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
创新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制
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制定《铁山港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五个产业招商工作小组,围绕绿色化工、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全景产业图”,实施“靶向”招商、“一把手”招商、“全员”招商,2022年新签约项目33个、计划投资总额916亿元。围绕龙头企业招商。注重入园企业在产品和能源上的互补,大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及上中下游配套产业,推动形成全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形成高效互惠的企业联动机制。围绕绿色低碳招商。以落实“双碳”和“双控”目标为导向,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机制,围绕产业前景、科技含量、用地需求、能耗控制、税收贡献、带动就业等开展尽职调查和研判评估,促进一批“双百双新”“千企技改”项目建成投产。
创新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
建立项目落地全过程包干。北海市铁山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领衔挂帅、一线指挥,分管领导常驻现场、调度部署,实行全流程服务包干制度,每个项目均由责任领导、联络员跟踪服务,打通项目保障各环节。推行集中审批和一站式服务。设立工业区企业服务大厅,推动服务下沉前移,从项目签订合同开始,到注册登记、项目立项、环评审批、规划选址、用地申请、项目报建、开工建设、开工验收、生产经营等全链条跟踪服务,并创新实行重点建设项目容缺受理。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定期走访机制,铁山港区领导和行业职能部门定期走访辖区企业和项目,健全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制度,有效保障工业区要素流动畅通。
▲铁山港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的要素优势和核心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打造专业集群,实现以商引商。该区的太阳纸业已引进15家上、下游企业落户北海。
创新项目要素保障体系
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园区建设。创新编制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围绕主导产业,编制完善工业区发展规划和控规,启动工业区铁路、管廊、管线、电力、供热、传送带等专项规划,优化调整产业园区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工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衔接配套。创新机制保障项目用地。组建七个征地搬迁片区指挥部,完善征迁考核机制,以保障项目开工建设为目标,依据开工时间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一户一策重点攻坚。2022年完成征地清场5710亩,摘牌供地22宗、6302亩。强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式组织辖区企业到在邕广西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宣讲会,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吸引技能劳动力参加就业,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北海市委改革办 铁山港区委改革办)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张永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