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离不开数据存储,金融、电信、互联网等,更需要高可靠、高安全的海量存储系统。然而,我国的存储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冯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现市面上的存储设备、存储系统都被国外垄断,没有一个“中国造”。冯丹表示,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手机越用越慢、卡顿,以为是手机“老了旧了”,其实不然,主要是存储在手机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越来越多,导致存储访问变慢。针对这一问题,冯丹团队研发了存储碎片整理和高效检索技术,已经让几款国产主流品牌手机性能提升了50%以上。
1997年,冯丹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04年担任了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率领团队日夜“泡”在实验室,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向最先进的海量存储系统进军,只为在存储系统领域迎头赶上。经过两年时间,冯丹团队构建的PB级存储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存储挑战竞赛中并列四强。冯丹认为,做科研有时候就像攀岩,选定了一个方向,每一步都要踏牢抓实。信息存储的研究从0到1还不够,还需要从弱到强,她和她的团队一方面继续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致力于推动存储设备国产化。依托国家863计划,冯丹担任海量存储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多个大型的IT企业参与其中,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打破了国外对于高端存储系统及其核心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存储产业从技术依赖向自主创新的跨越,目前国产存储系统在国内市场份额已经从立项前的不足5%,发展到如今60%以上。
冯丹表示,国家需求就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如今构成存储系统的存储介质芯片仍然是薄弱环节。她和她的团队立志做“顶天立地”研究,目前正在和国内的几家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下一代存储器,未来将从根本上解决国产芯片“卡脖子”问题。一颗初心、一路攀登、一直坚守。20多年来,冯丹见证并参与了我国存储技术和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弱到强,深深体悟到“个人小我”之于“国之大者”的人生价值,也深深体会到只有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李岩清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