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3月7日,2023中国(广饶)数字经济峰会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东营市广饶县顺利召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在制造业,着力点在企业,数字技术是最为重要的底层技术和不可或缺的手段。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
朱宏任表示,应深刻把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态势。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的主力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新时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技术成为最具革命性、领先性、驱动性的重要力量,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与影响。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广大中国企业作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是中国制造业成为数字应用最集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推进,通过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实践的案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不仅推动了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而且带动了企业的生态重构与发展模式创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区域协同发展,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亮点。据统计,2022年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了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77%;软件业收入超过了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设备连接数超过7600万台套。
朱宏任强调,应准确把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方向。
第一,重视各级政府引导作用,确立数字化转型新方向。研究制定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新举措,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的领域做文章。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资源落地,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模式,支持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发展格局。高度重视中央明确的“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要求,提升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第二,重视制造业企业融通作用,打造数字化转型新生态。针对规模不同、科技能力不一的企业差异巨大的现状,应把发挥协同作用、形成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作为数字化转型中重要路径。以大企业为龙头,发挥数字化牵引作用。数字化力量雄厚的大企业应按照国家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将自身建设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和社会开放,有针对性开发一批适合中小企业的优质工业APP,提供低成本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鼓励带动更多有实力的中小企参与大企业主导的生产供应链条,促进产业链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和在线共享。
第三,重视服务商的支撑作用,用好数字化转型新平台。目前相当一批中小企业不具备自己升级转向数字化经营的能力,迫切需要专业化服务商去帮助开展数字化转型。要充分认识从事产业数字化的专业服务队伍,对加快突破产业数字化转型技术瓶颈,破解企业数字化改造难题,建立数字化支撑服务体系,打造数字化转型平台具有的重要意义,一批规模各异的信息化服务商已成为提供专业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骨干力量。大量中小规模的服务商既要着眼大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更要着力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第四,重视产学研创新机制作用,培育数字化转型新队伍。制造业企业在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中,不仅应突破数字技术的瓶颈,更应着力企业的生产方式、业务形态、组织方式及创新范式的转变。面对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路径,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以产学研机制的确立形成全面的企业创新战略。应全力打好数字科技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工作机制作用,建设高能级数字科创平台,加快引进培育高层次数字创新人才,加快发展壮大数字企业梯队;探索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抢占数据技术创新制高点;推进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大脑建设,深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
第五,重视社会组织支持作用,集聚数字化转型新资源。应充分考虑到,资源汇聚与连接能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数字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越来越倚重数字化全面连接。许多企业在改变原有等客上门经营模式的同时,正在大力发展线上、线下并行的模式。但从实践效果看,仅靠企业自身建立端到端的数字生态仍受到多方条件的限制。利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平台的资源与渠道优势,无疑是化解困难的有效作法。借助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优势,依托数字化手段建立起面向政府(G端)、企业(B端)和消费者(C端)数字化渠道和场景连接,与外部生态合作方深度连接,打通全渠道、全场景的服务链条,将有助于构建共建共赢共享的数字生态圈。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