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会聚焦】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支持碳中和示范区先行先试 构建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发表时间:2023-03-04 23:1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甘肃省委会副主委、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带来了一份《关于支持碳中和示范区先行先试 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提案》,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黄宝荣介绍,近年来,西北地区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路子,着力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甘肃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甘肃立足风、光等资源能源禀赋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着力建立西部欠发达地区减碳与发展协同的新路径。”黄宝荣表示,截至2022年底,甘肃新能源并网装机占电源总装机52%,排名全国第三,装机主体地位已经形成。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27%,排名全国第二,电量主体地位开始显现,基本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新能源+煤电+特高压”发展模式。甘肃富集沙漠、戈壁、湿地、森林、草场、冰川等生态资源,碳汇资源较为丰富,为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提供了基础条件。
  黄宝荣表示,“双碳”目标的实施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环境资源约束更加趋紧,到2025年传统制造业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的指标要求任务落实仍然艰巨;二是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不足,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健全。四是新能源消纳体系尚不完备,新能源储能调峰能力不足、送出与消纳矛盾较为突出,现有的碳汇和碳交易机制不能完全体现低碳和碳中和的经济价值,企业投入低碳产业链并没有太多经济收益,低碳工业园区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正确体现。园区新能源发电形成能力需要稳定电源和大规模储能支撑。
  为此,黄宝荣建议,设立黄河流域河西走廊碳中和综合创新试验示范区,进一步优化统筹西北各省区新能源建设规划,把西北省区的资源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围绕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木塔格沙漠,建设河西走廊亿千瓦级超大规模新能源基地。优化新能源监测评价体系,分地区、分类别科学确定开发规模和利用率目标,完善多元消纳机制和绿色消费体系,合理降低甘肃等资源富集省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指标,为适度超前建设提供政策空间,推动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建议在河西走廊建立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点,给予灵活的新能源上网电价等支持政策,开展新能源电力专线供电试点,推动现有高载能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型,推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得出、送得走、用得了”,以富集的新能源支撑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发展,服务“双碳”目标实施。对黑三峡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开展论证,加快黄河上游兰白段规划抽水蓄能电站群建设,提升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能力。
  “提升民勤红沙岗工业园区的战略地位。”黄宝荣建议,民勤红沙岗工业园区现已形成风电、光电、核电、氢储能、熔盐储能五位一体的能源供给平衡系统。园区内建设有国家重大钍基熔盐堆项目,其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项目和高温熔盐储能发电项目(10MW)在绿氢制备和大规模储能领域均属先进技术,具备为国家提供碳中和技术解决方案基础条件。加快建立风光核氢储一体化的电力生产、电网平衡和调节技术体系,推动低能耗电解氢技术体系和示范项目建设。结合轮机发电,利用弃风弃光电加热高温熔盐储热,加快形成一条国际领先的大规模、低成本、高安全储能技术路线。
  黄宝荣建议,构建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加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生态系统韧性,建立建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甘肃的生态优势转换为降碳和经济发展优势。加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任务,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碳汇能力提升,着力挖掘湿地、草原、土壤、冻土等本地区优势碳汇,加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提高生态产品价值,拓展延伸生态农业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构建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生态经济体系。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