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郭卫民表示,2022年保持了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成绩来之不易。2022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的舞台将更加宽广。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保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是全国政协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过去五年来,政协通过委员提案、召开专题协商会等多种形式围绕经济形势建言献策,特别是每季度召开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聚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建言,成为重要的决策协商平台。”郭卫民表示。
郭卫民表示,委员们普遍认为,2022年我国努力克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保持了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成绩来之不易。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持续动荡,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的外溢效果不断显现,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雄厚基础,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2023年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郭卫民表示。
郭卫民表示,委员们建议,要以实质性改革举措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重点把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尽快落到实处。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传统产业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创新发展。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委员们还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居民消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郭卫民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快速恢复正常。
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45周年,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否受到影响?全国政协在推动对外开放中作了哪些工作?
对此,郭卫民表示,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国积极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全国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缩减到31项。全国自贸试验区数量达到21个,在投资、贸易、金融、人员流动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开放举措,引领带动全国对外开放度和透明度不断提升。
郭卫民介绍,在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推动其生效。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我国还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今后我们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动对外开放,继续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动能。”郭卫民表示。
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围绕对外开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全国政协把推进对外开放作为协商议政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项民主监督、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协商议政。全国政协外事委把“‘十四五’规划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落实情况”作为专项民主监督的一个议题,开展相关工作,监督的成果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全国政协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相关工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贡献力量。”郭卫民表示。
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如何提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民营经济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郭卫民表示。
郭卫民表示,近年来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处境困难。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的鲜明态度,也令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委员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全国政协对于保护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十分重视,通过专题协商、网络议政、委员提案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动这项工作。”郭卫民表示。
郭卫民介绍,2021年起,以经济委员会为主体开展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五年专项民主监督,去年形成了《百家企业反映的百个问题》的专题报告,深入到基层了解包括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内反映的问题。去年经济委员会选择“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作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赴地方调研、与有关部门座谈、委员自主调研、委托地方政协协同调研以及企业问卷等形式,了解情况,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一些委员告诉我们,他们在调研中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从业人员、企业家,虽然面临着困难,但他们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努力维持企业运行,稳定员工就业。委员们很受感动,也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问题。”郭卫民说。
郭卫民表示,调研组在民主监督过程中也推动地方政府与中小企业积极沟通,解决了部分拖欠账款问题,并提出近期解困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报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郭卫民表示,关于当前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有的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落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的产权保护制度。有的委员建议,发挥民企机制灵活、创新力强、决策高效等优势,在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有的委员建议,要建立对民营企业无事不扰制度,要创新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还有的委员提出,在国家层面建立企业家荣誉制度,表彰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优秀企业家。委员们提出的不少建议都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委员们表示,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的舞台将更加宽广。”郭卫民表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