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会聚焦】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推动西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量质齐升

发表时间:2023-03-27 17:1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其生产所需原料(中药材、动物原料等)和部分产品(动物用疫苗、药品等)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典型的乡村振兴产业,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甘肃省委会副主委、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西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量质齐升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为西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黄宝荣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医药产业高度重视,近年来密集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80万亩,产量140万吨,主要种植经营的药材有400余种,黄芪、当归、党参、大黄和甘草等大宗道地药材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是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甘肃生物制品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934年国家就在甘肃省兰州市设立国立西北防疫处,是我国第一批生物制品研究机构,省内聚集了兰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11所高等院校和22家科研院所,生物医药领域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黄宝荣介绍,甘肃省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把生物医药作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举全省之力予以推进。建成了一批以生物医药作为首位产业、城乡融合的产业园区,其中,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就经历了从农业小镇到新型城镇、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甘肃省生物制品批签发中心、国药中生西北健康科技产业园、中农威特基因工程疫苗车间、陇粤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大批项目和企业在此落地,园区已成为产城高度融合、城乡一体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
  “目前,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知名品牌少、集群效应低、缺乏资金项目支撑、人才技术大量流失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乡村产业振兴,急需国家层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甘肃省等西北省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提升,助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黄宝荣说。
  为此,黄宝荣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甘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将国药中生西北健康科技产业园P3级实验室列入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布局规划,推动各项支持政策在甘肃省的先行先试,在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实施以及相关资金安排等方面对甘肃省进行倾斜。
  二是甘肃省以生物医药为首位产业的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陇西中药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围绕建设资金、吸引企业入驻、重大项目布局、金融财税支持等方面,加大对甘肃省生物医药相关园区的支持力度。
  三是搭建东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平台。建议国家发改、国资、工信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协(商)会,引导东部发达省区积极参与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组织医药行业知名企业到甘肃考察调研,引导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或在当地投资建厂,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四是加强技术人才支撑。针对人才、技术相对匮乏的困难。建议国家教育、科技等部门组织医药领域科研院所等为甘肃提供技术支撑,帮助建设产业创新联盟、科技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支持重点产品注册。兰州生物所联合中生研究院研发了针对新冠奥密克戎株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于2022年11月在阿联酋启动Ⅲ期效力保护临床试验,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特殊审评程序滚动提交了相关资料。建议国家药监局支持该疫苗的注册审批工作,优化流程加快速度,尽快完成审批。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农威特)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为全球首个针对非洲猪瘟的疫苗产品,生产各项设施已经建成,产品已进入审批程序,建议农业部支持该疫苗审批工作。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