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在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产业链体系的大背景下,中国工业正从低端向高端发展,汽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核心应用领域对产品加工精度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也与精密模具的品质息息相关。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甘化科工、德新科技实控人胡成中再度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产业国产替代的建议》。
“我国对制造、加工精密设备及零件所需的高端机床(主要指具备数控化、高精密度、高加工复杂程度、高效率等特征的机床产品)需求巨大。当前国内高端机床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近年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为约6%,制约了我国精密制造产业产能的发展,影响我国核心领域的供应链安全。”胡成中表示。
根据胡成中的具体分析,我国高端机床行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企业管理体制方面,以往机床制造以传统国有企业为主,多存在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权属不明晰,且不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传统机床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应收账款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高、资金周转效率低等情况。产品结构方面,国产机床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的通用产品,高端定位产品稀少,导致行业大而不强,产品低端同质化严重。上游产业链方面,国内高端机床本土化产业链配套尚待健全,基础材料、高性能功能部件等无法满足高端要求,数控系统、编码器等大量关键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国产高端机床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较低。
“精密制造行业作为高端机床的下游,对于机械加工、计算机、新材料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打造一支产品定位高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定制化设计能力强大的机床企业队伍,对精密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胡成中表示。
据了解,国家已于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明确了高端机床国产化的国家级战略高度,对加速高端机床国产替代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行业仍存在的不足,围绕如何加速政策落地,胡成中建议,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引导国家及民间资本积极流入以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基础制造业,使资本惠及相关产业各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在初创、小而精、大而强等不同阶段各打造一批标杆企业。
胡成中建议,加强针对性财税激励,鼓励精密制造产业相关高端研发投入及高端人才的招聘、留用。对于产品结构正在向差异化、高端化、特色化转型的机床企业,适时进一步减免行政及财税负担。同时,完善并敦促落实财税激励对象的淘汰机制,帮助企业定期回顾研发及产品迭代计划,及时纠偏并果断采取措施。此外,引导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对高校机械、材料、计算机等专业进行重点领域对口培养,促进高校研发成果向企业转化。
胡成中建议,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植入“链式支持”的理念,全面兼顾上游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中游高端机床、下游精密制造全产业链条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发展方向上的联动。同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职能,通过广泛地调研、组织研讨、撮合共同开发等工作,拉通全产业链的需求与对应解决方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