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部门话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发表时间:2023-02-27 16:0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从跟跑参与到领跑开拓、从重点领域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2月24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王志刚表示,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前所未有,作用发挥前所未有,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这十年是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也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发挥最为彰显的十年。”王志刚表示。
  科技实力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预计超过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科技全面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源头供给。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在若干重要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坚持补短板和建长板并重,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积极布局新赛道,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加快场景应用。
  改革攻坚发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在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贡献了全国企业68%的研发投入,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打造有利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创新生态。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参与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新冠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联合资助。“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成果丰硕,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
  王志刚表示,2022年,在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捷报频传,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傲立太空,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纳卫星、量子传输、质子治疗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5%,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连续4年超过6%。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科技冬奥”保障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高水平参赛,科研攻关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王志刚表示,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科技领域“开新局、谋新篇”,就是要在重塑发展新优势中,当好“开路先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做好“助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王志刚表示,科技创新,企业成为主体这是必然要求。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化强国,企业必须成为主体。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出了明确的部署,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转变成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至少有两个表明,一是表明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里面的摆位进一步提高,二是表明企业要在全链条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企业不仅要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方面继续保持主体地位,同时也希望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挥更大作用。
  “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企业承担更大的责任。有创新才有发展,不创新没有出路。”吴朝晖说。
  吴朝晖表示,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科技部近年来一直在政策、要素和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具体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以及成果转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要继续围绕“四个强化”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方面的主体地位。二是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强化企业在科研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强化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党的二十大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方面,科技部前期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怎样的措施?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创新体系在效能方面,科学性方面,完善性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但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因为我国科技已经从点的突破转化为成系统的整体推进、整体提升,科技已经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王志刚表示。
  王志刚表示,大国实力实际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依靠改革。改革是关键一招,通过改革来不断完善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两句话,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也是改革,要依靠改革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王志刚强调。
  要聚焦国家战略目标,推动有组织科研,形成一个系统布局。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充分调动发挥科研主体积极性,和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实施减负、“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措施,支持科研人员真正持之以恒投身科技。实施分级分类的管理办法,提出相应措施,使国家创新体系更加高效。改革就是要在科研活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体制更加完善。
  “突出使命导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进而成为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的大目标,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王志刚表示。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要努力构建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法律、政策、文化、社会环境,让更多的人对科技创新感兴趣,能理解科技,能参与科技,能把科技作为自己毕生的崇高事业。
  要统筹创新布局。国家创新体系要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高科技产业化统筹起来,使各个环节能够贯通起来,高效运转,共同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各种资源也要统筹布局,实现高效配置。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