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纺织行业正加速绿色转型,驶向产业提质增效的新时代。
在2月25日召开的2022中国纺织绿色发展大会暨全国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总结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表示,绿色发展是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针对行业未来绿色发展,曹学军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纺织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加强协同创新,加大纺织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三是加快结构优化,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四是完善标准认证,构建绿色转型服务体系。
绿色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2022年对纺织行业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在多重压力叠加背景下,实施降本增效成为稳定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表示,在绿色低碳循环领域实施降本增效,既是大趋势,也应该是兼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动行为,它既能深挖资源能源潜力,满足消费增长需求,留给行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拓展空间,又能提高产业绿色竞争力,提振行业稳增长、促发展的信心。
端小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节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和兑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关键所在。
端小平建议,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一要着力补链强链,确保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第二要持续转型升级,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第三要坚持以人文本,在发展中体现责任与价值。此外,还要释放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加大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才能逐步构建起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才能推动行业构建出生产、生活、生态之美相融共生、价值共享的发展形态。
行业绿色制造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绿色转型升级的成效如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华珊表示,全行业通过绿色供给和消费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良性发展等措施,在绿色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绿色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建立起行业绿色制造创新体系,行业正在朝着“科技时尚绿色”新定位实现转型与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所长李博洋表示,当前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呈现出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从“节能减排”向“减污降碳协同”、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趋势。
对此,李博洋建议,企业要前瞻性研究消费品工业脱碳发展战略;主动构建新型能源资源供给和利用体系;以绿色制造为抓手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突破应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服务体系。
多举措推进能源消费优化提升
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共同抉择。为落实减排承诺,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加快完善绿色发展基本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表示,当前,发达国家正在制定或实施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贸易规则,推动绿色成为世界价值体系的核心基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绿色规则、绿色消费、绿色资本多重变化和挑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专家也认为,“当前,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框架逐步建立,纺织服装行业、企业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才能抢占制高点,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纺织行业早已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在推进纺织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中国纺织的先锋行动不断深化。其中,“30·60中国时尚品牌碳中和加速计划”成效显著。阎岩表示,“双碳”背景下,企业要注重工业节能降碳,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要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机制,推动供应链全链条低碳发展。
华珊表示, “今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继续从创新、对标、技改、协调、开源、管理六个方面,推进能源消费优化提升,严格开展污染防治,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稳步提升绿色发展,实现成果共享发展。”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