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业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2023中国工业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工业经济年会将在长春召开
发表时间:2023-02-24 16:3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相关要求,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振工业信心、夯实经济回稳基础,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月25-26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与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23中国工业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工业经济年会”。
  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相关领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负责人、吉林省和长春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众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通过政、产、学、研、用交流机制,以期实现政策宣贯、资源共享、产业融通发展目标,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2年,各项稳经济、提振工业政策发力显效,工业经济在波动中展现强大韧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7.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主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增长。2022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3%。其中,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分别增长11.9%、4.6%。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恢复,2022年产销量分别增长3.4%和2.1%。总体装备制造业发展拉动性依然强劲。原材料制造业承压增长。2022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6%。前三季度低位运行,9月以来增长加快。消费品制造业逐步恢复,2022年增加值同比增长0.6%。食品、农副食品、酒饮料和精制茶等生活必需品行业保持了一定增长。
  从重点产品看,新能源、新动能产品高速增长,生活必需品平稳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充电桩、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0.3%和47.8%。新材料产品高位增长,多晶硅、单晶硅产量增长较快,达到64.4%和51.8%。高技术产品增长较快,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以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16.3%和15.0%。速冻食品、乳制品产量分别增长3.3%和2.0%,毛机织物产量增长4.7%。
  从地区来看,多数省份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去年31个省(区、市)中,有24个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河北等工业大省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中西部地区主要指标增速处于领先。2022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和6.2%,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3.0%,总体呈现平稳恢复态势。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稳”主要体现在(三稳)工业经济回稳向好,信息通信业平稳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进”主要体现在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贡献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加快。
  工业经济回稳向好,“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2022年,中国工业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下大力气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取得积极成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5%。工业经济为稳定宏观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拉动0.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7.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2022年,中国工业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去年年底,我国自主研制C919大型客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实现了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突破,获证上市并投入使用。创建了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2020年以来,受疫情持续影响,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各类市场主体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万亿元,其中约四成惠及小微企业。“2023年,中小企业平稳发展的困难挑战依然较大,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在1月18日举行的国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
  2023年工业经济向好增长开新局
  2月3日,在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操作人员把电子元器件放入SMT生产线,经过20多分钟的一系列工序后电子元器件“变身”价值不菲、应用于存储器的企业级内存条产品。
  “一季度我们接到了超2亿元企业级产品订单。目前,生产线马力全开、加紧生产,这批货后续经过严格检测,将尽快送往外地客户手中。”该公司董事长崔文豪兴奋地表示。据其透露,今年该公司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拓东盟市场,加强与华为、联想、浪潮等头部企业合作,力争全年企业产值突破20亿元。
  1月30日,伴随投资100亿元的林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落户南通经济开发区的开工建设,南通一季度计划新开工的99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也随即拉开建设序幕。据悉,林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通市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并为当地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新年伊始,国电投新能源、晶科能源、冠中新能源、太阳集团、中建材等项目陆续扩产、签约、开工,光伏电池片市场投资持续火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测,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保守预测为95GW,乐观预测为120GW。
  “2023年光伏产业、风力发电、储能等若能加大投资强度、投资力度,将产生很大的牵引力,一个新增长点,只要有热点,往往会带动一片、一圈经济向快向好发展,在这个领域有文章,值得做好。”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
  各大企业新年开新局的背后,是各地工信系统积极保驾护航。
  瞄准重大产业需求,上海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表示,近一个月,上海市已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1000亿元,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60多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率先取得开门红。下一步,上海将做好市区联动、分类推进,在谈项目抓签约落地。
  进入2023年,广东掀起赛龙夺锦、比学赶超的拼经济热潮。东莞将2023年确定为“招商年”,“全员招商”力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破千亿元;珠海谋划年度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510个重点项目蓄势待发;惠州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惠州)PTA项目等超百亿“巨无霸”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正在崛起……
  在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工地上,工人正加紧施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川渝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进一步提升。日前下发的《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中,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涉及绵阳新型显示用偏光片研发及生产项目,以及西南(内江)新型触控显示模组生产基地项目等新兴产业。
  工业原料的产销两旺,正在夯实老工业基地吉林的经济发展信心。2023年1月,吉林油田生产原油41万吨,同比增长1.48%,生产天然气9183万立方米,超计划5.79%,实现了生产“开门红”。
  工业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作为制造强国建设试点城市,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以及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长春工业发展的新引擎。在长春市汽开区创意汽车研发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项目启动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该项目占地29.2万平方米,目前已落位一汽红旗尊享定制中心、一汽新能源电池电驱基地、一汽中车合资电驱系统3个子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填补吉林省新能源电机电驱系统空白,助力吉林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长春是制造强国建设试点城市,是新中国最早汽车工业基地,也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长春将是东北工业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与工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
  中国工业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工业经济年会已成功举办三届,旨在为产业领域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营造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发挥重要作用。本届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与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工业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据悉,会议将邀请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相关领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负责人、吉林省和长春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众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通过政、产、学、研、用交流机制,实现政策宣贯、资源共享、产业融通发展的目标,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1月,中国新订单指数为50.9%,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PMI不同程度上升,景气水平均有所改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重返扩张区间。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开局。
  展望2023年的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释放居民消费的潜力,释放产业升级的动力,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积极恢复、稳步回升。”
  根据平安证券预测,2023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有望回升,基准情形下增速可能达5%-8%。预计2023年工业企业利润的亮点将集中于原材料和消费制造板块。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将平稳运行。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8%左右。(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