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玉门油田创建工业文化研学教育示范基地

发表时间:2023-02-23 15:38
分享到:
  ■郑大海
  2022年7月,玉门油田被确立为联合共建的全国首家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再次为石油摇篮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更大责任。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刘战君日前向本报介绍工业研学思路计划、创建“三精三化”样板经验。
  精益实施 开创特色化教育品质
  玉门油田开发于1939年,是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发祥地。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玉门油田担负起了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的“三大四出”历史重任,先后向全国50多个油田和炼化企业输送骨干力量10万余人、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的76项“第一”,形成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初步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构建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玉门油田形成了“玉门精神”“玉门经验”“玉门榜样”等独有的历史记忆和丰富的精神积淀,是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特色品牌。
  玉门精神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三大四出”为特征、无私奉献为精髓、自强不息为实质,以“一厘钱、穷捣咕、找米下锅、小厂办大事、再生厂”为主要内容,是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源头。“石油摇篮”慷慨无私支援别人,历尽艰辛发展自己的玉门风格,也是工业文化研学中绝无仅有的精神感召。为此,“石油摇篮”工业文化研学,将始终紧密围绕玉门精神,让课程有血有肉、让研学感同身受。并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融汇工业遗址和感人事迹的知行合一、将切实传教无私奉献和身体力行的有效统一。
  作为发现最早的油田之一,玉门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基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大规模突破和大跨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如今,在横跨千里的新老油区,依旧以舍我其谁的英勇气概,跑出了油气并举“加速度”,迈出了多能驱动“新步伐”,续写百年油田正青春的传奇经验。通过认识感知“石油摇篮”仍在奋进奔跑,做到工业精神的全过程实例论证、全要素实景还原,将切实保障研学教育的特色品质。
  为支援抗战、实业报国,而爬冰卧雪、艰苦创业的石油先驱孙建初;“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赤子忠诚,立志“扭亏脱困、重上百万”的铁人式好干部、央企楷模陈建军。在这些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精神的激励下,研学实践教育将更好地实现由外在驱动向内心主动的本质转变,从而带给研学者的现实收获,也将因榜样的力量,变为弘扬工业精神和发展工业文化的螺旋上升。
  精细分类 构建体系化研学课程
  刘战君说:“根据工业文化的功能特性,从开展研学活动的目的入手,精细分类并形成线上线下同步的课程体系。”
  针对工业文化的传播功能,以“石油摇篮”的开发历程为时间线,将找油先驱、英模人物和伟大创举作故事线,设计开发并系统阐明新中国迫切发展石油工业的内在原因,五湖四海的石油先驱奔赴戈壁为国找油的感人事迹,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内涵、“三大四出”永载史册的历史贡献、百面红旗603岗位等先进集体传承发扬的宝贵财富,以及为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创新和实践的征程等内容。通过对工业遗址的修缮利用、史实资料的挖掘整理、现场教学的科学设计,将在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时空,真切还原再现那些石油工业真实故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方式,触动并将研学者融入石油工业。
  针对工业文化的认知功能,玉门油田具有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新能源”于一体,石油工业上下游品类齐全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机串联生产现场的实景观摩、模拟仿真的演示操作、专业教具的直观表述,将切实从石油的产生、原油的特点、科学的开采、产品的用途、新能源的特性等维度,以研之然、学之所以然为目标导向,开发配套-探:“小油滴”的前世今生、采: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炼:看我72变、修-当好油井医生、造:抽油机的诞生记、新:无限“风光”等,全要素、完整产业链,且涵盖新能源领域的系统化课程,用当下青少年更易接受的“剧本”带入式教学,用第三视角、职业体验等方式,真正让研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平衡互补。
  针对工业文化的规范功能,将切实用好玉门油田安全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等各类资源,从练习操作技能、学习分析技术、感悟工匠精神等方面,让研学者感受劳动之美、体会劳动之乐。作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配套的各类数字化培训设备设施450余台套,通过优化利用和二次开发“人机交互、仿真体验”等系统功能,将依托AR、VR等技术,使得研学群体以职业工种为蓝本,从案例导入、触感体验、亲身操作等多方面,切实感受“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标准流程必要性,以及师徒跟学和模拟操作的实践性。与此同时,借助油田2个国家级和1个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将通过让青少年和高技能人才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学习,倾听工匠故事,感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针对工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从“石油摇篮”地下党支部的星星之火埋下红色种子,到坚持党的领导建成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以及老油田践行新能源转型发展使命,建设中国石油第一个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等三大阶段,以“实现成功的内在动力、促进发展的精神财富、创造伟大的神奇秘密”三个专题,以史为鉴、以玉门石油工业发展为例,系统阐明“过去我们为什么能、现在我们为什么行”的深刻意义,启迪并提升思想政治能力、增强并深化工业文化的价值认同。
  精准聚焦 研磨菜单化实践目录
  刘战君说:“针对研学受众的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接受水平,呈现或还原工业活动的方式,就必须因群体而异,也必须聚焦研学目标来细化实践学习的菜单目录,才能做到精准聚焦、双向优选。”
  小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若是在课程中涉及过多的知识性、思考性内容,则会显得课程枯燥无味,也容易造成研学走马观花,看了热闹。尤其是“石油摇篮”厚重的历史沉淀和多维的工业特点,不能一股脑采取灌输的方式。为此,以了解石油工业为主要目标,以石油工业“是什么”为主线,优选宣讲类和科普类课程,形成菜单,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用导览探索+科普讲授的方式,加深印象、深化效果。
  中学生已系统地接受了理化知识等相关内容,且在实践操作方面有显著的主观意愿性和模仿能动性。“石油摇篮”丰富的职业工种和奇妙的生产炼化,都会很大程度地催生该群体的好奇心理,而好奇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以石油工业“为什么”为主线,将石油生成的演变运移和原油炼化的产品多样等内容,巧妙地与科普类、劳动类课程相结合,初中学生突出实践和感受,高中学生突出体验和尝试,再优化形成清单。
  大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趋于成熟,以为了石油工业“怎么做”为主线,重点突出“石油摇篮”所孕育和彰显的工业精神,以红色课堂、思政课程、实践课堂,三个课堂为核心,以思政课程为主体、其他课程为辅助的模式,丰富研学课堂的广度、学习内容的深度,让职业思考和精神感悟,成为指导人生规划、奉献青春力量的灯塔。
  “石油摇篮”工业文化研学有了精益的特色化品质作核心保障、精细的体系化课程作基础支撑、精准的菜单化目录作运行指南。刘战君表示将认真贯彻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总要求,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全新征程中,锚定目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打造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为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贡献“石油摇篮”力量。(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