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内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率先谋划“双碳”目标路径,山西交城县经济开发区实现“双碳”目标框架下的经济社会系统深刻变革,为山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了力量。
交城经济开发区贯彻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我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和意见精神,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之路。
精准谋划,推动“双碳”路径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经过多次外出考察调研,交城经济开发区选定与山西睿骏低碳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双碳”路径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公司具有从事“双碳”目标领域时间早、项目开发能力强、团队专业性强、行业脉络延展好等特点,双方围绕将“双碳”目标贯穿于开发区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以“率先布局碳中和路径,减弱吕梁市乃至山西省的碳达峰压力”为目标,以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为基础,摸清碳排放家底,盘清碳资产容量,做出“碳达峰 碳中和”的交城实施方案。
精益管理,推动开发区内控排企业碳资产盘查
对已纳入国家强制减排名录的开发区内5家企业,交城经济开发区重点进行碳盘查工作,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碳排放状况,为企业制定碳减排策略与实施低碳项目提供数据依据,并逐步开展对开发区内其他企业的碳盘查及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工作。以便于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找到合适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模式,降低绿色贸易壁垒。
精创试点,借力能源综改构建“三市两园”综合能源体系
根据《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交城经济开发区依托区内企业山西国锦煤电有限公司,联合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在园区及太原、吕梁、晋中三市开展“三市两园”综合能源体系建设,成为全省唯一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试点。结合未来煤、电、汽、热、冷需求和现有输配条件,规划新增能源生产、存储和输配设施,同时开展污泥耦合、集中供热、工业供汽、园区供水等综合能源服务,适时增设新型储能、集中制冷等设施,努力实现建立全面的产能、配能、用能、储能、节能、售能“六位一体能源生态圈”目标。
精心合作,共建人才、技术、智库共享平台
2022年,交城经济开发区积极对接高校专家智库资源,共建人才技术共享平台,挖掘“双碳”技术资源,真正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联建共享、合作互利共赢。山西大学与国锦煤电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共同揭牌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开发区与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等建立智库和高校专家资源,为交城县域、开发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组织火力发电、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强制性减排行业专家,策划组建“双碳”技术专家智库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定制型专家服务。
精选课题,推进可持续发展技术、课题和项目开发运营
2022年7月,交城经济开发区与山西大学共同就“面向“双碳”的工业园区碳代谢集成优化与应用示范”课题进行研究,并申报吕梁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科研项目。以交城经济开发区为典型示范,进行碳代谢与碳集成技术、以及产业网络优化等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构建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提出工业园区分类分步的低碳零碳推进策略与推进路线。通过园区示范,总结可推广可复制模式,为吕梁市工业园区“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供科技与决策支撑。
精培人才,开展“双碳”人才培训及“双碳”科普
针对“双碳”战略方面存在人才准备不足、问题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交城经济开发区及时组织开展“双碳”相关政策及标准培训,普及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并编制发放《企业碳中和科普读本》包括企业碳中和路径图、可持续中国企业发展实践指南读本上下册,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交城经济开发区引领企业重视“双碳”问题,以技术创新促进节能减排,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升了企业节能管理能力,取得可喜成效。
山西国锦煤电有限公司对火电机组功能叠加改造、能源输配系统优化和智能平台高效管理,统筹集中热、电、汽、冷、水多种能源供给,利用高效的电厂燃烧系统、近零排放的环保治理系统和智能调控的能源输配系统替代了原有高耗低效的供能方式,大大提升了能源转化利用效率。同时,构建能源优化和梯级利用系统,有效降低了区域污染物排放,推动了园区节能降碳工程建设。
部分开发区企业因资源循环化利用和自然友好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部分碳减排举措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在疫情持续、市场低迷的2022年,“双碳”行动使得企业实现逆势增长。同时,提前为企业布局可持续发展战略,降低了企业转型压力和监管风险,也获得了政策优惠和补贴。
从能源测推动节能低碳园区建设,最大程度的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交城经济开发区为山西能源革命做出了有益探索。(贾支渝 王军)
编辑:李岩清
责编:李芊诺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