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江苏省昆山市召开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暨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大会,吹响勇毅前行的“奋进号”、创新突破的“冲锋号”、干事创业的“集结号”,动员全市上下深入践行“四敢”,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进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持续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将产业基础筑得更牢、创新动能增得更强、发展能级提得更高,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注入澎湃动力。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这天,昆山市14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集中开工,总投资292.6亿元,涉及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先进计算、高端食品等领域,预计产值超800亿元。现场发布了《昆山市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昆山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总量达到50个以上,产值超5000亿元。同时,各类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500家、“瞪羚”企业超200家、“独角兽”企业超20家、上市企业超25家,引育创新创业硕博士超2000人。
\
打造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把准方向是关键,昆山市将抓好“三个重点”,靶向发力精准推进。
区镇紧扣特色、专业、创新三个关键词,推动园区从功能单一的生产型载体向功能复合的创新型平台转型,打造主题明确、配套完善、生态优良的高能级创新集聚区。
打好“特色”牌,在差异发展中实现百花齐放。瞄准全市新兴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从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出发,按照“一园一品”原则,因地制宜谋划建设特色园区,让自身的优势更优、长板更长。
走好“专业”路,在融合发展中实现高质高效。建设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制定专业产业发展规划,引入专业运营管理机构,构建专业配套服务体系,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
下好“创新”棋,在集群发展中实现集成创新。各园区将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作用,积极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全力培育高质量创新企业,加快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当好科技创新的组织者、资源要素的整合者、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打造特色专业创新园区,要素支撑是基础,增强“四个效应”,持续用力扎实推进。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加快构筑“八个一”支撑体系——增强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加快谋划布局一批具有支撑度和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增强亩均产出乘数效应,加快推进落后产能腾退、低效用地盘活、产业用地更新,在“有限”空间里争取“无限”发展;增强金融资本倍增效应,进一步放大昆山金改区政策试点效应,高效运作昆山产业资本中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创新产业;增强营商服务磁吸效应,全面梳理制定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支撑度好的政策措施,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社会创新动力。同时,要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全面营造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社会环境,让企业投资放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
打造特色专业创新园区,高效协同是保障,做好“三个强化”:强化系统推进,定下时间表、画好路线图、拿出任务单,有力有序推进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合力;强化考核激励,建立容错纠错制度,鼓励制度、机制、模式创新,加快形成层层有目标、级级有任务、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强化氛围营造,大力开展园区品牌提升行动,及时总结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切实提升昆山特色专业创新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产业园区历来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创新发展的主引擎,而特色、专业、创新是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目前,昆山累计建设、培育特色专业创新园区40家。会上,对光电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首批20家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元宇宙产业园、科产金产业园等首批20家特色专业创新培育园区进行授牌。42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涉及运营团队、金融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同时,面向全球发布园区热力图,为全球资本选择昆山、投资昆山,提供透明、便捷的资讯,同时精心筛选了11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面对全球征集优秀运营团队。(钱莉莉)
编辑:汪黄任
责编:李芊诺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